第十五章京绥铁路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十五章京绥铁路

第(2/3)页

可谓是拼了。为了养护铁路,绥远直接招募了近六百名护路工,沿着铁路一线进行看护。

        每隔三十里一座路站,那每隔十里就有一名护工在巡逻,可谓是极其认真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认真不行,草原缺铁,为了这点利益,不知多少人铤而走险呢!牧民可不知道什么叫做官府的威严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护路工,绥远还对沿途的部落进行了责任划分,一旦丢失了铁轨,立马找附近的部落挨个赔偿,除非找到盗贼。

        孙长舟眯着眼睛,看着如同长龙一般的铁轨,草原的风沙吹拂,让他的皮肤日益粗糙,他忍不住道:“听说朝廷那里有了叫什么蒸汽机,可以吃着煤跑,不需要马来拉拽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督抚,咱们这也是那机器拉!跟大同那里同步,一起运来了机器。”绥远巡抚熊汝霖则笑着回应道:“只要路上加煤,就能持续跑,比马好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据下官所知,这机器一个时辰能跑三十来里,从绥远到北京只要四十个时辰,而大同到北京二十三个时辰就行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?大同也要上吗?”孙长舟一愣,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。晋绥总督的驻地就是在大同府,距离北京七百里路程,往日的马拉铁轨可得走上三五日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时间骤减至一半左右,这可是方便不少。马拉铁轨可是要换马的,马歇车不歇,故而所以每天的转运次数都有限制,顶多五六次就没余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就算如此,为了安全,夜里也甚少走路,防止意外发生,每日行进不过一百五十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官听说是这般!”熊汝霖轻笑道:“这次铁轨建成意义重大,故而朝廷有很大的意愿投入那蒸汽机过来,毕竟京畿都普及了,也该轮到咱们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说的速度,夜里也能走?”孙长舟尤难相信,人一老,对于新鲜事务就很难接受完整,还是难以置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夜里也是能跑的。”熊汝霖不厌其烦地解释着:“且不论在跑车前会有一小车试行引路,就言语铁做的机器,可比马强多了,不怕撞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哼!”孙长舟想着层出不穷的撞车事件,忍不下赞同起来。马拉铁轨盛行后,不知多少人兽被撞,以至于隔个两三月就有翻车的情况,让人心生不安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马蹄多脆弱,稍微碰撞点就危险了。如今蒸汽机慢是慢了些,但架不住是铁做的,夜里也能跑,时间反而是缩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群文武官吏们看着铁轨,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。有了这个,去往北京城就方便多了,而且还不用风餐露宿。

        距离北京越近,也就意味着距离权力越近,前途也就愈发宽广。孙长舟缩了缩脖子,感受着这草原上的寒气,中秋节才过去多久,这草原就冷了起来,着实不像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瞅着熊汝霖还算顺眼,索性就直接道:“朝廷本来是准备从九原往西修到阿拉善,乃至于乌鲁木齐,伊犁的,但距离近是近,但却什么都稀缺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故而,朝廷决定先从甘州修到吐高昌,然后再修至乌鲁米齐、伊犁……”熊汝霖心中叹了下可惜,如果真的通往阿拉善,不知道要省去绥远多少的力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却目光长远,胸怀政治,立马道:“督抚,安西的省治真的要迁到伊犁吗?这是不是太偏西了一点?”乌鲁木齐作为当年和硕特部的过冬草场,距离高昌不过数百里,更是处于北疆盆地中心,位置相当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迁往伊犁,他是怎么也难想通的。对此,孙长舟沉吟片刻,才道:“在以往,自然是考虑到安西的平稳,如今辽国,赵国已经封下,安西最大的危险在北和西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与藩国密切联系,看住哈萨克汗国和罗刹人,伊犁最合适不过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官明白了!”熊汝霖点头称是。虽然如此解释,但他认为罗刹人不足为惧,恐怕朝廷顾虑的是赵、辽二国不稳,从而可以随时支援吧!

        孙长舟没了兴致,就乘着马车返回城内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