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章迟早要完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四章迟早要完

第(2/3)页

等闲。

  想到这里,他不由得兴致索然起来,浑身似乎都没有什么力道了。

  他一把年纪了,如今能够支持他继续做事的,莫过于一条路走到黑罢了。

  但如今,就算他想破脑袋,也觉得不可能继续入主中原。

  亦或者说,即使是在崇祯朝,但凡朝廷用心些,满清根本就无法入关,只能成为藓疥之疾,顶多一个北元第二罢了。

  这时候入关,太难了……

  “范先生,我算是明白了诸葛亮的难处。”洪承畴唉声叹气了几句,一屁股坐在火炕上,他扭过头道:

  “天意难为,大势难挡,机关算尽也是无用功罢了——”

  言罢,洪承畴告辞而去。

  待他刚出门,就闻听消息:

  祖大寿病逝了……

  洪承畴脚步骤停,他回首看着范文程脚步匆匆而出,互相看了一眼,并肩向着皇宫而去。

  祖大寿虽然一直被软禁在家中,但其子、孙,侄子,都是汉八旗之中的干将,总兵、参将不少。

  其作为汉军的代表人物,可就生起不少的波澜。

  范文程甚至有一种秋风萧瑟之感。

  祖大寿的死去,意味着明将的凋零,满清想要像之前那样补充人才的情况,今后不会再有了。

  而此时,在辽东省,已然是大雪初化了,万物复苏的季节。

  沈阳府,长安县。

  靶场中,忽然“嗖”的一声,一支硬木箭向箭靶射出,这支箭大约飞出十来丈,就掉落在杂草丛中,离箭靶还有三、四丈距离。

  弓臂在手,曹玺还能感觉到弓弦“嗡嗡”的颤响,却听身后“嗤”的一笑,回首而望,只见好友李士枕的笑脸。

  后者也毫无忌讳地大笑之:“完璧,你怎么箭术还无精进?”

  “此事非一时一日之功可成,你莫要笑我。”

  曹玺愤愤道:“要不咱们比一场,我让你三箭。”

  “罢了,我这细胳膊细腿的,绝难抵得过你。”

  李士桢摇摇头,故作潇洒道:“做官,就得是提笔杆子。”

  曹玺气急,追了上去。

  俩人昔日作为汉八旗,被豪格出卖留在沈阳被俘,成为了俘虏。

  随后则编入军中,成了待归。

  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如此,谁知道否极泰来,最后竟然因为学问之故,成了官身,从小吏做到了如今县六房书办。

  大明治下,县一级以知县为主,正七品,随后以教谕(学)、通判(监察,诉讼)、县丞(副手)分管,从七品。

  而长安县共有七房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、承发七房,各房以书办为首,为正九品,合十来个人不等的典吏。

  典吏是有编制,但没有入流,一般也是由他们之中提拔人手为书办。

  别看七房多,在京畿,大部分的县除了六房以外,还有粮房、盐房、库房、招房、柬房以及承发、户总、科税、河道等十房。

  加在一起,甚至达到了十六房。

  正九品的书办,对于二人来说,可谓是极其重要的起点,从戴罪之人,变为官身啊!

  奔赴县衙后,知县长话短说,直言道:“一年一度的省试将来,尔等多做准备吧……”

  言罢,就直接离去。

  曹玺与李士桢叹了口气,只能罢了。

  自从官吏分流后,虽然胥吏之患不绝于耳,在朝野之间大为盛行,但实际上,这玩意随着主客形势而易之。

  州县官之所以倚重书吏,其实说白了就是想通过他们定期收取各种法外的孝敬,从而对胥吏为患就睁只眼闭只眼。

  但实际上,只要知县如同海瑞一般清廉如水,胥吏就如同泥巴,随其拿捏,根本就翻不起风浪来。

  “士桢,这活越来越难咯。”

  曹玺叹了口气,知县老爷懒政,累得是他们这群人,背锅的也是他们。

  “吏员总是没前途的。”

  李士桢忽然抬起头:“完壁,你想参加省试吗?”

  “难道你想?”曹玺一惊。

  “没错,我想,不过我想考的是科举。”李士桢认真道:“如今吏也是民户,也能参加科举。”

  “哪怕是秀才,前途比咱们如今强太多。”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