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章 名士风流_三国幼麟传笔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百一十章 名士风流

第(2/3)页

渡泸,六出祁山,满腔的心事有谁可堪诉说?千斤重担又有谁可供分忧?

  所以他才会日渐严厉,笑容益少。

  此时,姜维看着这个姿若神仙一般的男子,心中忽生出一股疼惜。

  “也罢,我既来此处,自不可能让你独自一人担此如山之重!”

  他暗暗下定决心,伸手接过竹简,抱拳正色道:

  “敢不衷心尽事!军师日后但有差遣,维必赴汤蹈火,万死不辞!”

  说完,深深鞠了一躬,就此大步离去。

  诸葛亮立于门前,目送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,不住摇扇微笑。

  黄月英面上满是温情,柔声道:“自失荆州以来,许久不见夫君的心情如此舒畅了。”

  诸葛亮将目光移到爱妻身上,颔首道:

  “失了荆州,朝廷如断一臂;但今得伯约,便如得一凤也!有失有得,祸福相依,不正是自古之至理么。”

  顿了一顿,他伸手揽住爱妻肩头,满是歉意道:

  “过段时间可能有得忙了,怕有一阵子不能与夫人厮守。”

  黄月英抿嘴笑道:

  “大丈夫志在天下,可不就是夫君自己说得么?休要在此卖乖。”

 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,齐齐大笑起来。

  ******

  姜维与马钧返回家中后,便将在诸葛亮府的见闻,简单向家中诸人复述了一遍。

  马钧在姜家住了许久,姜母、杨氏、姜文、姜武早将他视作家人,得知他要高升的消息后尽皆开怀不已,纷纷上前祝贺。

  姜母大喜之下,更是命杨氏上街大肆采买,筹备了极其丰盛的一顿晚膳,以作犒劳。

  对于姜维与马钧而言,接下来的几日颇为平静,亦十分忙碌。

  两人主要还是安居在家中,静候朝廷新的任命。

  姜维得了刘禅的“泄密”,虽有些期待,但大体倒也还算稳定;马钧却每日患得患失,有时彻夜难寐,显然是关心则乱,隐隐有些迫不及待了。

  姜维知道这般日子最是难熬,见状只得苦笑不已。

  这几日,两人也非全然无事,马钧因为新的任命还没下来,还需要履行五经博士的职责,依旧每日点卯不止。

  而姜维则趁此空闲,仔细琢磨赵云所传绿沉枪之用法。

  绿沉枪重六十八斤,以他现在的武艺气力,这等重量倒也并非难以承受,只是他平时用惯了三十斤重的八面大枪,陡然换上铁枪不仅重量增加一倍,枪身材质也大相径庭,这让他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操纵自如、得心应手。

  纵然此前得了赵云的细细指点,但他在练习枪术时,依旧觉得极难上手。

  譬如,该收的地方,时常因为枪身惯性极大而收不住;该挑的时候,又会因为枪头沉重而做不到位。

  他只道是练习不够之故,于是日夜不停歇,一味埋头苦练;身为兄长的关平、张苞、关兴得知此事后,时常过府陪他拆招练习。

  尤其是张苞和关兴的武艺,经过荆州大战淬炼,早已益发精进,作为陪练自然再好不过。

  尽管如此,一连几日练下来,姜维只觉枪术不仅没有丝毫进益,胸口更是心烦气躁得紧。

  关平见他苦闷,断然劝阻道,欲速则不达,这路枪法此时不宜再练,必须先上缓一缓。

  总算他知道这个道理,只能无奈停下;但他又是个闲不下来的性子,便转而捧起诸葛亮所赠的《管子》一书,开始仔细研读。

 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,为人博学多识,任齐相期间,整治内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