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邮局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十二章邮局

第(3/3)页

威,虫鸟杂乱,野兽逃窜,各色慌张之声如耳,犹如在实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皇帝享受天家之乐的时候,北京城则下起了雨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场秋雨一场寒,北京城虽未下雪,但已然到了冬日,街头巡逻的巡警们也穿戴起了棉衣,裹着臃肿。

        百姓们倒是羡慕地看着其人,还只能收拢起身上的衣裳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棉衣一件上百文,一家或者只有一件,只能靠塞芦苇或者干草保暖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赶着驴车,张平却毫无寒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因为其身上裹着羊毛衣,踏着棉鞋,可谓是极其保暖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驴车上,摆放着两桶墨汁,以及一把大毛笔,晃悠悠地在街道走着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一会儿,他就抵达了目的地:宛平县,杨梅街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北京城内虽然以字铺划分,但街道却是百姓们最熟知,一般言语也是去某某街道,而不是去某某字铺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待他刚知,几个巡街的白役就跑过来:“你是做甚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刷漆的。”张平随口道:“让你们支局的头叫出来,我有要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支局是巡警总厅设置的,基本以数条街道,千户为限,从而治理民间大小捕盗事宜。

        地方的知县也很难直管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其就是字铺的头,权势颇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分散管理的字铺,是一个有效补充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,支局的指挥使就走过来,上下打量:“你是民部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官就是民部的书吏,今日不便就没穿官服。”张平低头说道:“所行之事,就是为了划分户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明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指挥使点头:“我自会帮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小二,扁头,你们帮这位书办去做事,今天就不用巡街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,指挥使!”二人苦着脸应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接下来的一番,却让他们颇为吃惊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以为是个苦差事,没想到比巡街还要轻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开门,你是赵二孬家是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挨家挨户的敲门,毫无顾忌,然后指指点点,述说着详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平则点点头,让其在家中拿出块巴掌大的木板来,书写下一番数字:

        011120032

        然后要求其家钉在门上,若是农没了,其自己写,复刻一般无二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这数字,几个白役看的迷糊,忍不住问道起来:“这数字有什么章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精确到户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平倒是没顾及,随口道:“这01,则是顺天府的代号,1,是宛平县,12是其支局,0032自然是其家的在支局的顺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跟你们说,京城的每个房子都要有号牌,谁也不能例外,就算是宰相家,我们民部也派人挂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河北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02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山东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05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行人忙活了一个时辰,终于将一千余户人家给书写完毕了,可谓是辛劳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张平没办法,谁让他地位低呢?

        偌大的京城,数十万建筑,都会挂上号,岂止是民部,八部都动了起来,调动上千人奔走,花费了十来天才搞定。

        此举,也再次加上了对于京城的控制,同时也是对京城建筑民居进行了一次摸底。

        京城民居三十二万余座,酒肆茶馆等娱乐场所五万余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是妓院,也弄清楚明白了数量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摸查后,朝廷将驿站独立出来,设置邮局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一分为二,部分为官府和军队所用一部分则是民间书信传递。

        官方的说法是为民谋利,解决其所需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白了,就是进行改制,让驿站的包袱轻点,甚至进行盈利。

        驿站即使对于饮食条件再三缩减,但其雇佣的驿卒仍旧超过了万人,甚至达到了五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年支用上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不可或缺的情况下,改制就成了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广大的百姓可以让邮局进行传递业务,只要给钱,哪里都可送。

        属于千计的驿站,庞大的支点,都是邮局的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 任何一个县,都会有驿站或者邮局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,此事在民间激起了极大的反响,议论纷纷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