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官(求月票)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十九章官(求月票)

第(3/3)页

        广东,琼州府,琼山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夫君回来了?”穿着布群带着木钗的张二娘,忙从灶间起身,嘱咐小儿子看着点灶火,然后迎到了院子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回来了。”赵承点了点头,拎起右手道:“买了两斤海鱼,今晚就与豆腐炖着吃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!”张二娘应下,然后忙不迭地将厨房中的菜刀拿出来,再拿来菜板,在井边打了一桶水,就开始剖腹去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儿子忙过来,见到只是海鱼,忍不住撇了撇嘴:“爹,怎么又吃鱼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想吃肉,猪肉羊肉都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八岁的小儿子满脸灰,从灶口走过来,撅着嘴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美的你,过几天就冬至了,到时候再吃。”张二娘不容分说,直接把他轰走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承看着委屈的小儿子,又扭头一看,大儿子正在院中,趁着光亮看着书,对于眼前的场景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满意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,住在偏房的二老也走过来,赵老爹对于儿子浑身鱼腥味不满: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可是读书人,身上怎么沾鱼腥味?这要是碰到那些同学,岂不是丢了面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以后想是买鱼了,就让你媳妇儿去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您说的是!”赵承点头应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这才回到房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秀才,虽然在乡中他也是一等一的人物,但衣食住行着实有些差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社学的老师,每年的俸禄只有十块钱和十石粮,即使有些束脩,也很难改善伙食。

        穷秀才,富举人,几百年了,改变的还未彻底。

        县衙里的吏员,如今也是有官品的,这就需要他去考取省试,但这又太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念了一辈子书的他,也不愿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年不过三十出头,让他放弃举业,一辈子埋首于案牍,被下等的佐贰小官指挥的滴溜乱转,整天上山下乡,还不如种地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夯实的地面铺着一层青砖,由于近海,所以地面永远是湿漉漉的,很难打扫干净。

        墙角不自觉地又冒出几根杂草,他打眼一瞧,一块青砖碎了块角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只能来到书房,看着书架上的书,找到了本《绍武拼音》,开始练习起官话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读书人的自尊,他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当坐堂官,自然而然要学习官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广地区的百姓会官话的少,他可是听说,在官场上,许多人人官话不标准,惹得两广人被嘲笑。

        与隔壁的福建省可谓是难兄难弟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如果想要在官场上进,就必须官话利索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突然他鼻腔中嗅到了一股炖鸡的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似乎还掺杂着笋子,香菇,野菜,萝卜,可谓是让人垂涎欲滴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忍耐不住,走出门道:“怎么炖了鸡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夫君,是这位先生带过来的,他说是您的好友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张二娘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儿子在旁口水直流,大儿子也看不进书了,双目时不时地撇着炉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赵兄,别来无恙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承眼睛一眯,觉得有些眼熟,随即才想起来,这人曾经是隔壁县的,院试后在酒楼一醉方休,倒是成为了朋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齐聪?齐子愚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错!”齐聪笑着应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承实难将此人与之前的齐聪相联系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在院试后,二人蹭着文宴,吃的上好的佳肴,同样的落魄。

        据他所知,齐聪家田不过五亩,是整个村子凑钱给他赶考的,给他请了老师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再看,他一身的锦绣衣裳,脚上穿着牛皮靴,满脸光净白皙,容光焕发,一看就是享受了荣华富贵。

        身旁跟随着两个下人,乖巧的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?你中了举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承心里百般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哪有这可能!”齐聪摇摇头,让下人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说考中秀才,还能凭借着聪明才智,那举人就得是技巧,门楣,需要名师指导,我等穷人家哪有这个门路?”

        齐聪指着桌上的礼物,以及身上衣物:“我这是做官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官?”赵承心中更不好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哪里的官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秦国的官!”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