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铁路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十四章铁路

第(2/3)页

部尚书张同敞难得陪皇帝下棋。精神奕奕的,生怕下错了子让皇帝输了。

  “陛下圣明,座子制度先下星位,限制了先手优势,但同样也让局势更加平衡,长考众多,观赏性不强!”

  “棋局就没有日本人那般激烈,显得很是呆板!”

  说白了,开局沿用固定了的格式,对于围棋来说就限制了发挥,难度飙升,对于新人来说是不利的。

  这就跟钓鱼必须要用蚯蚓,不能打窝,不能用米粒,泥鳅等,限制太多,从而束手束脚。

  甚至因为几千年不变,格式单调,棋谱的重要性大肆提高,一定程度上压过了能力。

  例如,点三三就不能用。

  不能点三三的围棋,还叫围棋吗?

  朱谊汐思考着,废除座子制对于围棋来说,不亚于砸开锁链,任其自由舞蹈。

  对于大明的围棋未来,还是挺不错的。

  不过这件事不需要官方下令,而是让围棋届自我革命!

  而怎样打破既得利益者呢?

  不外乎上行下效了。

  作为棋子的,则是棋待诏们了!

  毕竟皇帝都不行座子了,你们行座子干嘛?

  不过围棋只是小道,朱谊汐最看重的,莫过于通过围棋大会,对诸藩国施加的影响力。

  “这次有多少的藩国文人入京?”

  “禀陛下,约莫千人左右,仅仅是日本就有三百人,朝鲜两百余人……”

  朱谊汐点点头。

  在政治上,藩国隶属于大明,如年号,政治体系,衣着,乃至于文字等,几与大明等同。

  同时科举遍录藩国,一则是筛选人才,二则是培养藩国官员的亲善度。

  光是上层也不够,棋会则更民间一些,也是能更增强文化向心力。

  聊了一会儿,张同敞才算是敢言语了:“陛下,太子去岁又离京去了两广,怕是不利于国本……”

  朱谊汐眉头子蹙:“不遍览地方,怎知民间大事?”

  “太子的事,我自有主张,你就莫要多言了!”

  “是!”张同敞忙低头。

  在西臧待了近三年时间,太子朱存渠深刻地改变了高原的局势,从而让高原从农奴制变更为了封建地主制。

  大量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成为主流,涌入西臧官场,从而奠定了大明的统治根基。

  随后,为稳固局势,两广总督于成龙就地免职,去往西臧继续督抚高原,担任康臧总督。

  太子也功德圆满,从高原而归,在北京城待了大半年。

  随后,他又被任免为两广总督,单独改土归流的重任,着重解决琼州府的改土归流问题。

  可以说,这位二十八岁的太子,倍受皇帝信任,已经足以担负封疆大吏的职位。

  但这样的培养,对于文官们来说已经足够了,太子在京城坐镇是最安稳的策略。

  朱谊汐对于文官的担忧是表示理解的,但对于自己突兀去世这种事,他是怎么也无法想通。

  虽然大明皇帝四五十岁死亡算是平均水平了,但我可是穿越者,六七十都算是侮辱了。

  不过,朱谊汐让太子在外,除了有培养的意思在其中,更大的原因则是避免二龙见面。

  作为储君的太子,天然就对人心具有吸引力。

  他倒是不怕太子造反,上演父慈子孝一类的,关键是怕太子被裹挟,利用,不知不觉就站在皇帝对立面。

  例如北魏孝文帝的太子,就成了保守派的代表,拒绝汉化,不得不被废。

  皇子或者太子一旦涉及政治,就不免的成为利益集团,皇帝就不可能置之不顾。

  这也是宋、明两朝把太子虚抬的原因,直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。

  元朝允许太子参政,父子相斗,政变频发。

  朱谊汐自然不会虚抬太子,同时也不会给予太子握有大权。

  索性中和一下,就让太子长待在地方算了。

  一边能培养能力,一边要避免坐大,实在最佳选择。

  由于长时间别离,偶尔见一次面,父子关系就颇为融洽,比历史上那些皇室强多了。

  至于皇后,有皇孙陪着,太子就不算什么了。

  紧接着见面的是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