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例案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十七章例案

第(2/3)页

都懂自己,秦王一时间笑出声来:“甚好,你我君臣所见略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存槺心中颇有开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兵南掌,除了钱粮充足,完成他的野心外,也有磨砺军队,收拾人心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收揽人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,他可是从南边的西贡打到北边的,官场和军队中,十有七八都是明人,或者南边出身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如绍武初年,朝廷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陕楚勋贵。

        占据人口和土地大半的北方却只分享到了一两成的权力,这是不合适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太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出征南掌,就可以让许多北方人立功,让其成为勋贵阶级,一两年功夫就能缓解矛盾,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简直是一石多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寡君上书北京,陛下也同意了出兵之事,两广总督那边定然无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王朗声道:“待到旱季,就是我大秦出兵南掌之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众臣拜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,所以人才发觉,这位秦王殿下不过二十二周岁罢了,实际上不过二十一,在民间不过是加冠不久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后宫,朱存槺兴致不减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王宫是在后黎朝和郑氏王府的基础上扩建的,占地近五百亩,亭台楼阁虽然有些逼仄,但经过工匠们休整,已然是附和规制,大气宏伟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,紫禁城也不过一千一百亩罢了,他这个秦王宫有其一半大小。

        居住的后宫,也有三百来亩,房间近三千间,宫女宦官千余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王妃带着世子前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岁的世子,走路已经稳当了,只是一蹦一跳的,颇为可爱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存槺在其半道上就抱住,怜惜的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这些年他妃嫔不少,子女也陆续有了三五个,但占据心头的依旧是世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王妃看着父子二人亲昵,摸了摸自己渐起的肚子,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。

        瞥见王妃如此,秦王眉头一蹙,忽然又有了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父皇几十个子女,但自己不说比拟了,但就一半,那也是一二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庶子也就罢了,嫡子怎么着也得安排一二。

        等拿下南掌,把易掌握的精华地带地设府,一些偏远地区则安置儿子们,让他们也当王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也是屏藩我大秦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吕宋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雨季的到来,潮湿的气候让人不自觉的就懒散了许多,从而导致郑森浑身提不起劲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爷,起床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知道了!”郑森懒洋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接替金堡的后续总督,金堡在担任总督期间,就已经完成的极其出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刚来吕宋,他以为是偏僻之地,殊不知吕宋的规模超乎想象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二万户,民五十三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这些年陆续迁移来的汉民,以及早就定居的汉人,共计十余万。

        西夷八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土人三十五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吕宋严格执行着教化之道,先把土著划分为生番、熟番,然后不断的教化,分化其头领,再让其变为编户之民。

        近十年的时间,效果显著。

        财政上,吕宋一年赋税三百余万,这些年上缴比例不断地提高,已然是五五分成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截流下一百五十万块银圆,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数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占据大头的吕宋水师五千余人,一年的耗费不过五十来万,大小官吏,巡防营,合计俸禄三十万块,盈余五六十万。

        郑森来到吕宋,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正确有效的花钱。

        修路铺桥,建社学,建义仓,镇压土著。

        二十县的地盘,能花多少钱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在所有人眼里,他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哥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洗漱的功夫,忽然其弟郑川忽然前来,脚步匆忙。

        郑川是郑森遗留在外祖父的胞弟,一直想要回国,但却被幕府所阻,后来大明威逼幕府为属国,其才得以脱身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也是从田川七左卫门改名为郑川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郑森来到吕宋赴任时,郑川作为郑家海贸的掌控人,随其一同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仆从,幕僚等等,尽县其南安侯府的豪气。

        郑家虽然交出了军队,但凭借着海贸上的底蕴,一直占据海贸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