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紫云英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十八章紫云英

第(3/3)页

去告状——”

  ……

  江西,彭泽县。

  随着夏收的结束,农民们并不得闲,他们需要匆忙的翻弄稻田,除草,然后育秧,为即将到来的晚稻做准备。

  因为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,八月插下十月收割,如果晚了季节,收成将大减,甚至绝收,

  也如此匆忙,所以社学中也基本会放假,允许那些放大的孩子们回去干活。

  只有那真正的尖子,才会留下来读书,从而拚一把童试。

  朱世昌卷起衣袖裤腿,弯着腰扯离杂草,注意力要非常的集中,不然的话就会把秧苗给误除了。

  所以孩子们速度很慢,一旦被扯了苗,立马就劈头盖脸地骂将而去。

  老二、老三在田里拔草,即使戴着草帽,他们的脖子也被晒得通红,但为了填饱肚子,却不得不继续除草。

  这时候,老二忽然道:“那不是大哥吗?”

  “胡说,你大哥在学堂里读书呢,他将来是要考状元的人物,下田做么子事?”

  “爹,那里是大哥撒!”

  朱世昌扭头一瞧,果然是自己的宝贝儿子:“心伢,你在田埂在做么事?”

  “爹!”被全家寄与希望的朱传心,此时却道:“我先生说,在九江有肥料,能上大力呢。”

  “保管能让稻子有个好收成,我想着家里的田事最重要,可不能耽误了。”

  “肥料?”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朱世昌,虽然书没读多少,名字也是用半斗米换来的,但对这个词天生敏感。

  他太明白肥料的重要性了。

  虽然人粪沤肥,但一家老小全上阵,也只能让凑活一亩来地。

  撒了肥料后,地里的收成能涨一两成,一年两季,就能多收上三四斗粮食。

  平日里他倒是想要买肥料,但城里的夜香都被那些大财主们买走了,他们这些小门小户,根本就没渠道。

  “伢啦,这肥料贵不?咱也能买上?”

  “在南湖嘴呢,有铺子专门卖肥料种子,人都排成了长龙。”

  彭泽县隶属于九江府,距离他们这百里路途,坐船去的话,逆流去时要两个时辰,回来时却只要一个时辰,极其方便。

  如果是在以往,他没有路引,但如今一府不用路引,就很是让人方便了。

  朱世昌满脸惊讶:“肥料种子?这玩意儿还是种子?粪也能种出来?”

  “听先生中,这肥料是一种叫紫云英的花草,不择地,野地就能长,一亩地能肥三亩呢!”

  朱传心迫不及待道:“听说其肥地,一亩地能多收三四斗粮食,抢手的很呢!”

  朱世昌目瞪口呆,咋越说越夸张?

  能多收三四斗?这是神仙吧?

  朱传心忙道:“您跟村里的叔伯们一起去,倒时候直接划船去,快去快回,种子十文一斤,您信我快去买,不然就没了。”

  朱世昌算数虽然不强,但凭借着对于农事的敏感性,却计算得清楚。

  每斗粮卖给粮商也不过十来文,这买卖值了。

  对于儿子的老师,他倒是信了,耽误一天不算什么,只要能找补回来就行。

  翌日,堂兄弟五六人,迫不及待的坐船去了南户嘴,见到了那肥料店。

  果然,其店铺前都拍成了长队,格外的壮观。

  朱世昌几人越发的觉得来对了地方。

  他问下了周边人,是什么情况。

  “这紫什么草,听说是在安庆府传来的,然后过了江,到了咱这。”

  汉子也不含糊,直接道:“这玩意肥田的厉害,比人粪强多了,随便种种,堆肥一下就能肥地,而且还能喂牛羊,划算的很。”

  “我听人传,好像是什么皇帝推行的东西,大家都抢着要。”

  排了半个时辰的队,朱世昌一下就买了五斤,用了五十文,心中不安中又带着期待。

  如果真能肥田,不求多,只要一斗半斗,家中的十来亩地都沾光,就能过个富裕年。

  到时候,也能给大伢买本书,多送点礼物到先生家,考上秀才就好。

  哪怕是童生,也能教书……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