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军大衣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一章军大衣

第(3/3)页

几声,就不再言语,而是看着桌子上的军袍。

  在军中,军袍一般是夏冬两式,一式两套。

  其规矩森严,如鞋类。

  普通的士兵,队正以下,只能穿步鞋,不准穿靴。

  士官只能穿猪皮靴,校尉则是羊皮靴,都尉为牛皮靴,到了将军一级,才允许穿鹿皮靴。

  他眼前的这套就是两双羊皮靴,样式颇为精美,看着就与众不同。

  除此以外,还有长袜,腰带,裤子,内衬等等,堆成了一桌。

  虽然他有余钱能做,但哪有朝廷大来的舒服?

  而军袍,则是两件军大衣,占据了半个桌子。

  其中填充的棉花,就有近十斤,披在身上极其保暖。

  这可是福利。

  就在他得意时,忽然副营正求见。

  “这时候不是发军袍吗?他来干什么?”

  马卫嘀咕着。

  在参谋长制度普及后,军中的权力基本上一分为四。

  如他这个营,主官营正负责指挥作战,副营正则负责辎重,伙食等杂务,是个大管家。

  而军法官自不必提,掌控着军中的纪律,同时还是记录军中功勋以及日常的言谈举措,被誉为军中的起居郎,监军。

  参谋长则负责制定行军、作战、训练计划,是营正的重要助手。

  此时的军袍下发,副营正应该是忙得滴溜转才是。

  毕竟其手底下包括各队伙头军在内也才二三十人。

  “头,太离谱了。”

  副营正手中提着一军裤,皱眉抱怨着。

  只见那黑色军裤,此时竟然破了个大洞,拳头宽,可谓是质量极差,

  “补补就行了。”

  马卫随口道。

  这样的事他见多了。

  像他这样的军官,用料都是细麻,而普通的士兵基本是粗布,即用纯棉为原料,用纺车、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。

  这在民间很常见。

  供需商贪一些,质量就会很差。

  士兵们也习以为常了,所以经常缝补,免费的,喜欢就好。

  “指挥使,这里面的棉花少了一半。”

  副营正郑重其事道。

  马卫闻言,直接跳起:“这不是要命吗?”

  在边军,或许一个月都不会操练一回,但在京营,日常的操练却是必不可少,甚至大操也是十天一次,大雪也无法阻拦。

  也是如此,军袍是一般是三三一模式。

  即三斤棉为上衣,三斤棉为裤,一斤棉为鞋。

  只有这样,才能让士兵们保暖,在大冬天进行操练。

  而之所以用绿色,自然是绿色染料便宜,在冬天显眼。

  三斤裤变为一斤半,在北京这种冬天,很容易让士兵冻伤。

  “该死,这种便宜也敢占不要命了?”

  马卫气恼道。

  副营正也怒了:“在之后,少个一斤半斤的也无所谓,但如今短了一斤半,这不是要命吗?”

  这时候,参谋长也赶来了,穿上了新衣,正想要炫耀之际,听得了这个消息,气急败坏:

  “这冻伤了士兵,缺勤岂不是严重了?那还怎么操练?咱们岂不是要挨骂?”

  “京营使司衙门岂不是要记咱们过?”

  参谋长对于日常的操练负有责任,这要是不好,他就得背锅了。

  这一说,马卫也心道不妙。

  非战减人太多,这对于他的风评也不好。

  不好,他犹豫半晌,才道:“军需用料,基本上皇商承包,如此偷工减料,怕是来头匪浅啊……”

  需知,京营独立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,由京营使司管理,只有各军出征时才由兵部负责粮草补给,平日里根本就管不着。

  如今京营这般偷工减料,其来头着实不小。

  “去问问是单我一营,还是全部。”

  马卫谨慎道。

  副营正和参谋长点头,分别去各营探听消息。

  这消息中有好有坏。

  各营的戎袍不一,有的厚实,有的单薄,很明显偷工减料非常态,而是部分。

  这时,马卫才松了口气。

  如果要对付所有皇商,他倒是不敢,部分的话,他倒是不虚:

  “老子非要告状不可——”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