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冲突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八章冲突

第(2/3)页

皇帝第四子,如今辽国的大王,那些鞑子们不过是贱民,浑身羊膻味,活该被驾驭。”

  “咱这汉人,在辽国就是人上人,衙门里谁敢不重视,保不齐拐了拐,就能到朝廷呢!”

  “兄弟是来经商的吧?我与你说,这辽国还是真来对了,谁敢骗你,直接报官!”

  说到最后,他低声道:“就算没被骗,也能讹两钱花花,咱衙门里都有人。”

  听到这,辽王的笑容渐收,他吃了几片羊肉后就没了胃口,指使几个侍卫去吃。

  他起身,耳目都是汉话,虽然都是南腔北调,但万变不离其宗,大抵是能知道是方言。

  “咱们就得吃正经的大米饭!”

  “还是苏绸才能做衣裳,那土布别提多别扭了?”

  “女人出门得罩纱布,这倒是方便了…”

  面对闲逛的他,所有人都很热情,态度极好,久违的他竟然生起了一股乡土情。

  “在辽国,天南地北的汉人,竟也亲善起来!”

  辽王叹了口气,离开了酒肆。

  “不,这不过是抱团取暖罢了,还有利益纠葛。”

  乡党,在玉京城渐起,汉人们已然以高人一等自居,瞧不起鞑靼人。

  为了不耽误时间,他乘上了马车,来到了学宫。

  这是为了施行教化之道,特地设置的学校,专门教化普通人读书。

  并非什么幼童,而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,约莫有三五百人。

  学习诗三百,千字文,再到儒家经典。

  这些人是他未来的官僚。

  学宫附近,书肆两三间,售卖文房四宝和书籍。

  他本以为客人稀疏,但却没想到许多的客人。

  初步一看,竟然多是那些衣衫华丽的土著贵族,或者学者。

  售卖最多的,莫过于翻译过来的四书五经。

  之前的布哈拉汗国是以突厥语为本,在整个西域很是流行,安西的南疆也不例外。

  也是如此,辽国直接把南疆翻译的四书五经拿过来即可,倒是方便了。

  这是为了教化那些成年的贵族。

 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

  来到学宫时,充斥着各种名画,有孔子,有孟子,还有各种名言警语。

  另外,孔子的雕像,也在大院中林立。

  全方位的让学子们感受儒家气息。

  “如今学到了论语了吗!”

  聆听着这一串略小别扭的官话,他心里舒服极了。

  就站在窗外,这些少年的面容轻易可见。

  稚嫩,那是因为年龄。

  憧憬,那是因为未来。

  读书写字?在和平教信仰下,只有那些教士和贵族们才有的权力。

  普通人只是一无所知。

  也正是因为如此,和平教才能掌控社会。

  基督教也是。

  也只有东方,才会普及文化。

  “今年三百,明年三千,潜移默化下,某就不信了,偌大的玉京城还会有人叫鞑语。”

  辽王笑道。

  在辽国,除了一些汉人外,从上到下都是说的突厥语,那些蒙古人来此,都听不懂。

  可以说,除了依赖汉人和军队,他简直是寸步难行。

  君主天然具有警惕性,对一切都持有怀疑态度,所以改变这种情况自然就刻不容缓。

  巡查了一部分后,他没有打搅到他们,而是悄然无息地离开了学宫。

  不过在出门的时候,他看到了不远处的几个大汉,对着学宫指指点点,满脸愤恨之色。

  他神情一禀。

  在路上,侍卫找上门来。

  “殿下,首相说是急事。”

  “好!”

  快马加鞭,不消一刻工夫,他就回到了王宫。

  “殿下!”贾代化三部并两步,面带急切:“殿下,布哈拉传来急讯。”

  “发生什么事?”

  辽王不急不缓道。

  “一些教士顽固不化,联合一些部落和刁民,里应外合,拿下来布哈拉城。”

  贾代化认真道。

  “哦?”辽王不急不缓,他屁股坐下,双手在火盆上烤暖起来。

  “殿下倒是镇静。”贾代化心中赞道。

  “布哈拉,旧城罢了。”

  辽王轻笑道:“如今府库中的钱粮都挪到了玉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