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章诉求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七十一章诉求

第(3/3)页

题,这是很正常的思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新贵族不肯,要求限制征税权,不同意立马就造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的天主教信仰问题只是借口,主要是利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行为大明则是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江南不纳税的士绅。

        盐税一年百万,茶税几十万,根本就在糊弄鬼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如今,农税减轻,绍武朝中央集权力度加大,士绅们不得不屈服,大多缴纳田税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时候,重税的商人群体不乐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有钱有势的官商,本来能赚百分百的利润,如今要掏三成给朝廷,着谁忍得了?

        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,朝廷从上至下的重商思维,让商人的地位曲线性升高,其诉求自然就出来了:

        “减税!!!”

        在思想上,他们以经世治国为口号,大肆要求朝廷重视商业发展,减轻商人的负担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行为上,他们则要求朝廷重视商人利益,如减轻赋税,减少关卡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表面上来看,这是很正常的诉求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与朝廷的利益冲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从幕府时代开始,就对商税大肆征收。

        如川盐入楚,楚粮入吴,依靠着长江这条黄金商道,幕府不断地征收商税,养活了十万大军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然的话仅仅依靠被肆虐的湖北地区,简直就是难如登天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安抚商人,朱谊汐就不断地出台政策,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,肃清吏治。

        如南京登基时,他废除贱户、杂户,一律统称为民户。

        表面上来看是贱户得利,实际上却是大量的商人们获得了实质上的好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前明时期,除了江南地区少量商人外,大量的商户是很难考取科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出台的政策,为其子嗣登科举扫清了障碍。

       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不再如是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央朝廷的每项政策,都有深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,贱户变民户,就代表着其不再享有免税的政策,一切行事都要征税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换句话说,从现在开始,青楼也要缴税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官员们讨厌贱户,除了其身份低贱外,还有一项原因就是因为其不纳税,不服徭役,无利可图。

        雍正时期的废除贱户,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扩大税源,进行收税。

        沿海漂泊的疍户、江南地区的惰民、丐户等,也纳入人口户籍,缴纳赋税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然的话人家满清皇帝,八旗贵族们都照顾不过来,哪里想得起几百上千年来的贱户?

        历朝历代不管不顾,也是说明其无利可图。

        税收这种事,农税轻了,商税就会重,非此则彼,根本就没得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如今,绍武皇帝选择轻田税重商税,这就让一群过惯轻松日子,且实力逐渐膨胀的商人们不舒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官员要求重商,其背后都是一群商人在支持,或者本身就是经商。

        面对这些人,不管不顾地处置,不过是强行压制矛盾,使得矛盾更加激化罢了,不值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前明依赖于田税,故而对士绅再三小心,我朝依赖于商税,对这群商人们也得注意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正是因为想的这般深,朱谊汐才有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日减税,明日就争权,后日就是推倒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在西方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东方由于长时间的君主专制,君主妥协就会死亡。

        对朱谊汐来说,如果所谓的资本萌芽是要夺他的权,推翻他的家族统治,那这萌芽不要也罢。

        权力就像毒药,只要一入口就摆脱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,有利也有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谊汐忽然又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国朝赖以商税而活,就必然不会舍弃商税,不断地加码,维持财政的健康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,自古以来,中国的农民就占据多数,这也就意味着读书人多出自地主群体,这群人或许重商,但绝对不会摆脱儒家思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儒家到现在的程朱理学,就是地主阶级改造后的产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压制和发展,这并不矛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帝自言自语了一番,随后道:“你做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阎崇信大喜:“这是臣应该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商税之重,国朝仰之,岂可轻动?”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