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三章医官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零三章医官

第(2/3)页

“按照内力的形式,任命那些畏兀儿人为官,为大明效力。”

  “陛下,科举如何?”阎崇信终于找到发言的机会,忍不住问道。

  “问的好。”朱谊汐反应过来,大笑道:“科举也是要考的,圣人的四书五经也要学之。”

  “官学,私塾都要弄,一年后考秀才,第二年考举人,得让他们明白科举的好处。”

  只有参加科举,才会成为士绅阶级,从而维护大明的利益。

  哈萨克有科举?俄罗斯有科举?

  只有我大明朝,才是你们坚强的后盾,子孙进步的阶梯。

  无论科举有多少的糟粕,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有一个表面上最公平的晋升渠道,而非血脉姻亲。

  在南疆重塑一个士绅阶级,听上去就让人期待。

  内阁上下讨论了一番,终于得出了初步的安排。

  驻防将军不变,负责维护治安,军队,是南疆地区的军官、文官首脑。

  而文官,则以知府、治县,负责治民收税,服从驻防将军的指令,维护治安。

  但是文官的任免权,却在朝廷手中,驻防将军无权干涉。

  “若是卫拉特蒙古诸部干涉?”

  这时候,挑起话题的吕大器冒昧地走在地图前,指着伊犁河谷道:“要是其占据此地,甚至得寸进尺想要拿下喀什,朝廷又该如何?”

  “暂且让他占着。”张慎言露出自信的笑容,轻声道:“其地本来就是朝廷的地方,如今卫拉特敢占据,这是向朝廷挑衅,绝不可轻饶。”

  “待到养精蓄锐之日,就是卫拉特蒙古灭亡之时。”

  这番话,震惊了所有人。

  如果是皇帝说的,这完全符合他一如既往的霸气。

  但却是平日谨小慎微,保守的张慎言说的,就让人大跌眼镜了。

  见到皇帝都露出诧异模样,他才不急不缓道:“卫拉特东边和南边是咱们,北面是俄罗斯人,肯定睡得不踏实,迟早得作乱。”

  “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,不如直接灭了他们。”

  “是这个理。”众人点头。

  政治、军事、税收上定下,宗教方面反而简单了。

  白山派、黑山派,对半平衡,不让其一家独大。

  财产什么的可以让让,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拥有军队。

  甚至到了最后,连天山以北的安排都定了下来。

  分而治之,招募蒙古人驻守天南,招畏兀儿驻守天北,明军是压舱石,到时候必然安稳。

  要不说,姜还是老的辣。

  翌日,大明公报就发行了特别刊:楼兰今犹在?

  文章从西域都护府说起,说到了班固投笔从戎,唐朝时沦陷,及至如今九百载的风雨艰辛……

  最后一句总结,当今皇帝文治武功,已到极点。

  当然,最吸引普通人的在于,只要拥有秀才功名,去往西域后,直授知县,根本就不需要参加什么省试。

  一瞬间,朝野上下立马掀起了关于西域的舆论浪潮。

  许多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们,鼓起了勇气,想要成为一任知县。

  只要熬过了三年,就能转入内地,成为货真价实的知县了,太值了。

  汝州府,鲁山县。

  早在绍武元年,朝廷就计划着实行四川填河南的重任,到了绍武二年,正式定下。

  绍武三年初,一切准备齐全后,大量的四川无地,少地的百姓,被人均十亩地吸引,被迫迁徙到河南汝州。

  作为当年的战争中心,汝州乱成了一锅粥,西北边又是山地,所以大量的平民溃逃,以至于在绍武元年时,民众不过十来万。

  随着绍武三年的移民,近三年间,迁移到汝州的百姓超过了三万户,迁移入河南府的有五万户,开封府五万户。

  近五十万人来到河南,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。

  钟明作为读书人,虽然只是个童生,若是在寻常时候,必然不会属于迁徙之列。

  但没办法,四川人太多了。

  几乎一半的人口,都聚集在成都府,岷江附近。

  就这里才算是天府之国。

  绍武元年粗略的统计,四川全省民众,超过了八百万,即使分掉重庆省后,依旧有七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