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三鼎甲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章三鼎甲

第(2/3)页

,希望大家莫要拘束,为国家不吝笔墨。”

  言罢,这场考试正式开始。

  光禄寺的官员早已将三百张考案整整齐齐摆放在大殿上,这皇极殿广三十二丈、深十六丈,宏大高阔,容纳近四百张考案绰绰有余,众考生依序入座,开始磨墨等候发卷。

  十四位读卷官昨夜就待在文华殿,各拟了一道策题,让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送往乾清宫由皇帝御笔圈定一题,然后密封送还内阁,就在内阁大堂命内官监的内侍当场印刷了三百四十八份,印题时内外门隔绝,绝不允许策题事先泄露出去。

  “朕自中兴以来,夙夜忧叹,心思武王之忌,心悸列祖江山之沦丧,又忧重蹈覆辙,以至天下乱之,朕心焦虑,殊少良策,诸士子若有为朕分忧之策,请明著于篇,莫要拘泥笔墨——”

  一道策论,非常常规且常见的策论。

  总结下来就是,老子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,但是却跟周武王一样,天天睡不安稳,生怕后人重蹈覆辙,以至于天下大变。

  你们要是有什么良策,就都写出来吧!

  众考生松了口气。

  谁知,在另一边木板上,又列出了题目。

  今有池方一丈,葭生其中央。出水一尺,引葭赴岸,适与岸齐。问水深、葭长各几何。

  现有一水池一丈见方,池中生有一棵初生的芦苇,露出水面一尺,如把它引向岸边,正好与岸边齐平,问水有多深,该芦苇有多长?(一丈等于十尺)

  然后是第三道,依旧是一道数学几何题:

 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,外关三而取一,中关五而取一,内关七而取一,余米五斗。问:本持米几何?

  有人带了一批米出三道关口,外关按货物的三分之一收税,中关按货物的五分之一收,内关按货物的七分之一收税,最后还剩下五斗米。问:这个人本来带了多少米?

  第四道,今有一国,名曰日本,曾侵占朝鲜,与我大明为敌,试论其国土风情人物……

  这下,所有人议论纷纷。

  一旁的宦官们则尖声道:“肃静,今科殿试,共有两道题。”

  “一道是策论,另三道则附加题。”

  “此三题者,三选一,也可都做,诸生量力而行吧!”

  这下,所有人有喜有悲。

  多了一道附加题,有利有弊。

  对于那些涉猎较广的人来说,这题目等于送分题。

  而那些禁锢在四书五经,吟诗作对的,则一个个侧目而视。

  对他们而言,这简直是太难了。

  朱谊汐就这样看着他们,若有所思。

  举人们衣食无忧,这时候就应该调教其做官的文问,天天只知道风花雪月,着实可鄙。

  他又坐了一会儿,这才起身而去。

  随即就到了日暮时分,鲸油蜡烛让整个大殿灯火通明,许多士子们这才恍然天快要黑了。

  理论上来说,殿试是一天一夜,是不拘于时间的。

  不过策论不过几百字,顶多千来字,誊抄,书写,三个时辰足矣。

  而皇帝,早就去往后宫,逍遥快活了。

  实际上他要是经常转悠,反而会影响士子们的发挥。

  宫城春夜寂寂,案头香茶袅袅,十四位读卷官开始转桌阅卷。

  所谓转桌,就是一份考卷从首席读卷官开始评阅,盖上一至五等标识和读卷官印鉴,然后转给下一位读卷官评阅,一份卷子十四位读卷官都要评阅并加盖等级标识,最后加以总核,四、五等标识多的必列于三甲。

  当然,这一切都要呈交给皇帝预览。

  皇帝要是觉得哪一个人名好听,亦或者字写的好,拍得马屁舒坦,点个状元也是寻常的事。

  不然的话,怎么会叫做殿试?天子门生呢?

  文华殿静谧安详,殿角两只镀金双鹤口吐异香,在阅卷的摩挲声中,时光慢慢流逝。

  东阁里的读卷官闭门阅卷,京城里的那些会试榜上有名的士子已经开始纵酒狂欢,且不管殿试名次如何,不管传胪大典尚未参加,这进士是跑不了啦,人生得意须尽欢,对酒当歌人生几何。

  经过一夜的加班,三百篇文章等级名列,然后按祖制,读卷官阅卷完毕后要到皇帝帝前叩头跪候。

  内阁大学士,首辅赵舒亲自呈交,将一甲三名的试卷读给皇帝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