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大工程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三章大工程

第(2/3)页

接将沿途的各个河流湖泊打通,人为的塑造一条河道,然后让淮水借白涂河道入海。

  这真的是一道大工程。。

  白江浑身颤抖。

  “黄河竟然能借淮河的水道,淮河就能借白涂河水道——”于成龙掷地有声道:

  “从此以后,淮河、黄河,井水不犯河水,里下河地区不再复忧黄河之患了。”

  孙江双手划过地图,在一路上的河流、湖泊来回抚摸,感慨其工程的巨大。

  “勾连这些湖泊河流并不算什么,关键是白涂河道必须要扩宽,起码要与原淮河相差无几。”

  于成龙坦然道:“当然,朝廷在沿途湖泊,沟渠也要挖深——”

  “大概要多少银子?”

  “若是三年计,十万河工,管吃住,只要五百万块就够了。”

  孙江陷入了思考。

  这笔耗费大吗?

  如果能彻底的解决水患,五百万块根本就不算什么。

  不过他想知道另一个方法。

  “另一策是什么?”

  于成龙兴致很高,继续道:“如果河道的挖掘工程量实在太大,那么也可以借用江道入海。”

  “直接扩宽三河,让洪泽湖与高邮湖之间水道加深,然后借宝应湖,高邮湖,借用运河的入江河道,淮水就可直接入江。”

  “长江水道极宽,区区淮水应当算不得什么。”

  “这样一来,成本倒是极低,只要五十万块,半年足以。”

  “占据运河水道,这可不行。”

  孙江摇头:“你可不知道,运河的关水,每年有近三四百万块,财部要是知晓断了他们的财路,那就麻烦了。”

  “那就只有再挖掘一条入江水道。”

  于成龙只能出口道:“如此,成本恐怕要增至百万,时间要一年半。”

  “世间哪得两般如愿之法?”白江若有所思道。

  他看着于成龙面带遗憾,不由笑道:“放心,这般功劳,你是首功。”

  “你接着继续勘测河道吧!”

  带着思路,孙江快马加鞭,乘船北上天津而去。

  将所有的心思放在疏通淮河上,这是一项极具可行性的治水方案。

  奈何不了黄河水,那就削减淮河水量。

  越想,他越觉得美。

  而此时的北京城,已经入春许久,踏青出城的百姓不可胜数。

  数万京营子弟出京的顾虑,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逝。

  不过皇帝却没有忽略。

  他反而更加的忧心起来。

  每天必然要听塘报,才能安心。

  无他,这三万骑兵要是报废了,大明的骑兵精华将损失殆尽,再想重建可就难了。

  “爷,工部侍郎孙江千里迢迢从淮安回来,正想向您汇报治水呢!说是关乎彻底解决黄淮水患之事。”

  “哦?有意思。”

  朱谊汐来了兴致:“朝廷每年治水花费数百万,光是为了修黄河河堤,就超过了百万。”

  “如今竟然如此大话,说彻底解决黄淮之患,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。”

  很快,孙江就昂首挺胸抵达殿外。

  “启禀陛下,工部这几年来,在皖北淮南一带,大兴圩田,新修沟渠……”

  按照惯例,他开始了自我表扬。

  “其中,共修圩田一万五千顷,活民数十万,凤阳地区百姓欢腾,如今竟有中兴之象……”

  听到凤阳,朱谊汐才想起来,大明好像是三都制。

  北京,南京,以及中都凤阳。

  这里还埋着朱元璋的祖坟呢。

  可惜当年被张献忠一把火给烧了。

  想起前世,说网上当时流言甚多,作为皇都的凤阳都年年有人逃荒,来骂朱元璋的苛政。

  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,只要一看地图,就能明白,凤阳能不逃荒吗?

  凤阳处于淮河以西,大量的河水被淤积在洪泽湖,淮水只能倒灌,四处泛滥呗。

  即使你是北京城,在这个位置也只能抓瞎。

  “对了,当年太祖爷将凤阳定为中都,是不是想要以龙气镇压淮河,或者说彻底解决黄淮之患?”

  听到皇帝如此之问,孙江懵了。

  你这跑题也太严重了。

  他只能无奈道:“太祖皇帝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