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东北发展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五章东北发展

第(2/3)页



  坐着马车,他倒是与这位副队正聊开了。

  “现如今,关内除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外,其余的如偷盗,误杀,不孝,贪腐等等罪行,一律为流放——”

  “听说从关内到关外的海船,每年秋后量刑,得拿上百船来拉人……”

  “既然如此,吉林为何还缺人?”

  曹玺不解道,在他看来目前最缺人的,还是辽东。

  要知道整个辽东,不仅负担着吉林,黑龙江的物资补给,还需要反哺京城,为其太仓贡献粮食。

  如今北方,各省的流放之人都去了吉林,这些年怕是不在少数吧!

  “嘿,实不相瞒,您只要去了吉林就知道了。”队正叹道:“咱们将军巴望着开荒,建城,将所有人使唤的跟狗似的。”

  “这也就罢了,黑龙江将军府缺人,也得时常从咱们这拉人,补充得再快也不够啊!”

  一路上谈笑着,曹玺一家人晃悠悠地走了半个月,终于来到来了吉林城。

  相较于之前,如今的吉林城已然算是一座大城。

  拜满清所赐,吉林城高三丈有余,周长十余里,城厚一丈有余,万户百姓在此生活,同样还有近万大军在城外驻扎。

  科尔沁等部经常来往此地,换取需要的物资,所以城门口倒是经常性地排起长龙。

  曹玺也不耽误,直接在将军府外递上了帖子求见。

  不过,即使他是一个区区的推官,但吉林将军还是接见了他。

  吉林行都司与内地,以及辽东省都不同,这里施行的是军政为一的统治体系。

  也就是说,吉林将军不仅是吉林各地军队的首脑,而且还是文官之首。

  身兼总兵、巡抚大权为一身。

  对于地方百姓,生女真、野女真,一言可决生死,甚至在必要时能够决定是否起兵打仗。

  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可是土皇帝。

  “辛文成,辛将军,在吉林快五年了,威势极大啊!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。”

  心里头嘀咕着,曹玺很快就见到了辛文成。

  相较于其他武将,辛文成身材较为单薄,但龙行虎步,威势毕露,狭窄的脸上满是思考。

  “曹玺是吧?”辛文成瞥了一眼眼前这个干干瘦瘦的文人,心中顿觉一丝不耐。

  虽然他更喜欢那些孔武有力的文人,但没办法,治理百姓就得用文官,脑袋像浆糊一样的武夫只能坐蜡。

  “你主动北上,虽然只是担任区区的推官,但胆气不错,吉林行都司需要你。”

  辛文成勉励道:“不过你应当知晓,越是往北,天气就越冷,而人们的脾气也就越暴躁。”

  “所以,你现在抓紧时间,应该多吃点,练练体魄。”

  曹玺懵了,这话他怎么听不懂?

  辛文成拍了拍其肩膀,问道:“对了,你会喝酒吗?”

  “将军阁下,敢问哪个男儿不会喝酒?”

  曹玺气急,忍不住拍着胸脯道。

  “哈哈哈,不错,把酒量也练大一些。”

  最后,曹玺获知了自己的官职——长春县推官。

  长春县在吉林西南方向,换句话说,这座县城在来吉林城路上,更靠近辽东。

  在衙门时,经过一顿酒席,他终于明白了吉林行都司的大概情况。

  此时的吉林行都司,其实是建立在官道上的,几乎所有的城池都沿着官道建立。

  除了宁古塔。

  此时的吉林将军府辖地,以主城吉林为中心,方圆数百里横置着四座新城。

  吉林西南的为长春县,百姓只有三千来户,驻军五百。

  在吉林西北,则是靠近草原的一座要塞,嫩江城。

  在东北面,则是著名的宁古塔,这里曾经是满清驻扎最北边的地界。

  如今由于黑龙江将军府的成立,所以宁古塔的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,其规模扩充到了千户。

  “那整个吉林到底有多少人?”

  曹玺忙问道。

  “大概三万户左右。”

  吃酒的刀笔吏毫不避讳道:“这里面还包括了许多士兵的家眷在内。”

  “虽然近些年来关内流放与日俱增,但在整个绍武十年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