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报业发展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十六章报业发展

第(2/3)页

臣之意,还得放开私报,但要严加管控。”

  “可将各地私报,尽由地方主官审查,一旦出了差错,就能够直救到底。”

  朱谋抬起头,否决了这个提议:“不成,这岂不是纵容地方坐大?”

  “在臣看来,私报虽然不利处甚多,但却深受百姓喜爱,传之甚广,如果让地方管理,那岂不是让其一手遮天?”

  “到时候蒙蔽地方,苛政迭出,反而成为了青天大老爷了。”

  堵胤锡则轻声道:“要不还像之前那样,让内阁统管?”

  大明公报虽然是皇帝设立的,但具体的管理责任则在于内阁。

  他们负责审核内容,公布政令,甚至亲自写文章给皇帝歌功颂德,严肃而又认真。

  “一个公报就让人头疼了,天下那么多府县,怕是根本就管理不过来了。”

  冯显宗为难道。

  “除非,内阁中书增加到千人,亦或者往地方派遣新的衙门。”

  “不成。”朱谋则否决道:“这不变相的增加冗官吗?绝对不行。”

  讨论到这里,皇帝才开始出声:“朱某说的不错,增加冗官,这是绝对不可行的。”

  “天下一千多个县,这里增加多少人?”

  几人这才止声,听着皇帝的言语:“依我之意,内阁管理着公报,那就让公报来管理天下的报纸吧!”

  “毕竟外行指挥内行,这是大忌。”

  “公报如今办理多年的报纸,显然是早有经验,行当里的事物了解颇深,让其管束,也算是应有之意。”

  “陛下圣明——”阎崇信立马拱手,赞叹道:“大明公报在天下各个府县,都有人手关系,到时候只要约束一样,表明规矩,梳理起私报来,也是简单。”

  “那就这般去做吧!”

  这时,朱谋则开口道:“依微臣看,如同官盐一样,可以将整个报纸分摊开来,以每个府、县为界限,尽可能的控制其刊发范围。”

  “如果报纸想在一县,则需要知县的首肯,通行与府,则须知府首肯。”

  “至于一省,其范围还是太大,目前还是禁止为好。”

  “此策甚好。”堵胤锡赞叹道:“如今朝廷可以试行一县之报,日后再慢慢开放。”

  “既然各位卿家都如此言语了,那便如此施行吧!”

  一人计短,多人计长。

  能够想到这个方法,也是朱谊汐没有想到的,但却是可行的好法子。

  将报纸的影响力局限在一县,或者一府,这是目前来说最好的方法。

  很快内阁几人就达成了共识,想出了一套管理方法,看上去就行之有效。

  大明公报在各省的驻地,成立审察处,负责批准整个省的报纸刊发。

  同时,每个份报纸出来之前,都要交给他们审核,若是不过,则打回从做。

  细细一研究,户部只需要每年多支出五千块钱,就能够完成对整个报纸行业的管理。

  而公报,则不属于冗官范畴,即使他们领着俸禄。

  很快,大明公报就刊发了,批准私报发行的政令,并且将审核,批准等事,也一一说明。

  同时,公报上还加了一条:

  但凡要发行私报,必须要有一千块的押金。。

  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也算是一个门槛,排除掉那些臭鱼烂虾的门槛。

  很快,这则消息,借着大明公报如蜘蛛网一般的网络,通行于天下,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  大量的身家富庶之人,立马就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关系。

  舆论,天然就是士绅们追求的东西。

  在两汉三国时期,察举制的盛行,孝道成了关键,至于你是否孝顺,自然取决于民间的舆论。

  这样一来,控制舆论就等于控制了做官的途径。

  而在如今,民间的舆论,同样为官场服务。

  只是这个利益,从私人变成了整个文人群体的利益。

  抨击阉党,追捧东林党,就是明末最盛行的事,后来甚至演变为秀才冲击衙门,干涉民间的事物。

  地方官不配合?

  那就是贪官污吏,士林中的名声就臭大街了。

  但那除非是地方的大士绅,众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