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公报改刊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九十一章公报改刊

第(3/3)页

江府华庭县人士,自幼就有神童之名,五岁知五经,七岁能诗文……”

  “其父为夏允彝,也是江南名士,崇祯十年(1637年)进士,历任知县,南京吏部主事……”

  一时间,茶馆中满是惊叹声,对于夏完淳二十一岁拿下江南解元震惊莫名。

  众所周知,江南文风昌盛,其秀才堪比他省举人,以至于诞生了科举移民的情况。

  拿到江南解元,这同时也就意味着,这位年轻人,将会成为后年会试、殿试的热门人选。

  而那时候,他也不过二十三岁,前途不可限量。

  “松江府如今渐渐赶上来了。”

  漆器好友摇摇头,不觉喜色,反而有些忧虑。

  “无妨,我苏州怕过谁?”

  宋广倒是淡定,大明开国以来,仅仅是苏州,就拿下了九名状元,出尽了风头。

  当然如果按历史发展,到了清朝则出了二十六名状元,更为夸张。

  一路上谈论着,人们兴致大起,口舌不断,唾沫齐飞,口干舌燥,茶水业务大起。

  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,掌柜在笑成了菊花,一壶茶可得收获不少钱。

  而说书人则继续,从解元,亚元,一直说到第三、四、五名的经魁,第六名的为亚魁,津津有味。

  顺天府的乡试讲解,也让大家兴致大增。

  而其余各省乡试,则直接被忽略了。

  最后,说书人继续念道:“福建布政司衙门即今夏开始,允许百姓以番薯粉代缴粮税,每十斤抵一斤……”

  对于番薯,许多人并不清楚,更何况还只是福建的,自然无人在意。

  御书房内,皇后孙雪娘走到里门外面,只见朱谊汐还在处理奏章。

  垫着黄色桌布的案上放着很多奏疏,但是都整整齐齐地放在那里,皇帝穿着明黄色的圆领袍,看起来十分从容,动作优雅不慌不忙。

  旁边一个宦官看到了皇后,在皇帝身边弯腰说了一句话,然后就和几个人一起退出来了。

  朱谊汐也抬起头微笑着看着皇后,道:“皇后今个有事吗?”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