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工程兵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十六章工程兵

第(3/3)页

大脑中灵感爆发,脱口而出:“建设兵团。”

  “陛下?”王应熊投来了疑惑的目光。

  “其实,不止是移民可用募兵,建设官道也可用募兵。”

  朱谊汐兴奋道:“可招募数万人,专司修缮官道,填沟挖渠,架桥修坝之事。”

  “一来,术业有专攻,这些人配合多了,也就更加熟练,速度也快。”

  “二来,免去了百姓徭役之苦,一年四季也能修路,岂不美哉?”

  “妙也。”王应熊赞叹道:“一如宋之厢兵,比京营便宜好用,天灾时也能招募百姓,免去民乱,着实不错。”

  翌日,兵部就得到了指令,去往贫瘠之乡招收工兵,月饷俸禄只有京营一半,但却不用打仗。

  更关键是,时间只有五年,就能退伍还乡。

  不用打仗的兵,如此稀奇的事,通过公报一发,立马传达至天下各地。

  大明公报作为朝廷的喉舌,掌控舆论的利器,如今以周刊而发,一期发售,各地复刻后,总规模能达到百万之巨。

  几乎每一个县城,都会有公报的身影。

  没办法,各地县衙强制要求订阅,谁也不得延误父母官们领悟上意。

  例如,公报宣扬工兵,那招募工兵就是大事,你做得好或许不会升官,做的不好,定然是要吃挂落的。

  考成法可不是吃素的。

  这是读书人了解时政的关键,民间也跟着凑热闹,每一期都能掀起舆论海浪,让人大开眼界。

 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,公报的影响是注定的,它是除了军报外仅存的报纸,具备权威和向导性,即使发行千万份,他都不觉得惊讶。

  至于放开舆论,堵不如疏,这在封建社会纯属屁话。

  放开报纸,等于是让其具备地域性,一旦报纸具有地域性,就会被士绅篡夺舆论主导权,到时候天高水长,人家一顿编排,即使进行补救,但到底是来不及了。

  报纸在皇权的手中,只是皇帝夺取舆论阵地的手段,唯一性才是最好的。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