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章再办武举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五十四章再办武举

第(3/3)页

一场遍布全国的军队大整顿就此展开。

  在经过一番总结以及各大臣的想法后,朱谊汐终究还是采用了募兵制。

  于是替代卫所制的镇戍制登上历史舞台。

  顾名思义,就是各省的军队一分为二,以本土兵为首的镇兵,及以总兵携京营戍守地方相结合。

  镇兵为本省兵,组成巡捕营,兵卒以二十年为限替换,县三百人,府五百,弹压地方。

  兵卒月饷五百钱,粮一石,足以养家糊口。

  营正为从七品,由兵部任命。

  如此一省巡捕营合计为一镇,少则万人,多则两三万,处理一些毛贼完全没问题。

  而戍守省会首府,则是三至五千人的京营,其首为总兵,五年一任,主要是为了镇压巡捕营难以处理的叛乱,以及防守那些关隘要地。

  兵部一番计算,全国十八省,合计总要镇兵近三十万,戍兵九万,共计四十万。

  如果再加上计划中的十五万京营,以及预想中的十来万边军,合计三十万。

  军队规模总数约莫七十万左右,虽然少了一些,但都是脱产的常备军。

  京营规模虽然只有十万,但火器装备近乎一半,成本极高。

  “如此,何以军官任之?”

  兵部尚书吕大器对于如此庞大的计划表示有限度赞同,却对极为忧虑道:

  “一将无能为,累死全军,若非卫所那般世袭的军官,谁来指挥那些地方巡捕营?”

  “总不能靠那些秀才举人吧!”

  军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一将无能累死全军,所以选将必然重要,将门出将,总归是省心方便许多。

  “再办武举!”

  赵舒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:“以前武将要么是荫官,要么提拔与行伍之中,武举时常停办,如今正好合适。”

  “条例都是现成了,直接就能用。”

  这个法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。

  可是皇帝却不满意。

  因为武举考的内容太虚了,要么骑射,要么是默写武经,这样的人能打仗?怕是赵括都不如。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