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科举变革_大明世祖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十三章科举变革

第(2/3)页

体摆烂了。

  “好,就这样办,如此才能公平公正,杜绝所谓的结党营私。”

  这一番操作,让整个朝廷上下惊掉了下巴,谁也理解不了这样行为。

  实质上,若是深究的话,这般也是正常的。

  皇帝日常与内阁的闲聊中,对于前明的话题总是最多的,而其亡国的原因,几人总结了几条。

  首当其冲的则是贪腐,从中央到地方都烂透的那种,即使是仁政,善政,到了最后总会变成恶政。

  其次,则是一致公认的结党营私。无论是东林党,还是阉党,亦或者万历、天启年间的楚党、浙党等,都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深深的伤害。

  最后,则是武事糜烂,包括边军,卫所等,国家赖以维持的武力,完全成了负担。

  贪腐和武事还可以重整一番,或者说如今已经在改变,但结党营私却很难。

  而今日,终于提上日程。

  事实上,在改革中,皇帝也曾想对八股文开刀。

  但他想了想自己在穿越前参与的公考,他么的还不如八股文呢!

  其终归是一种选官手段罢了。

  与之相比,唐朝靠作诗选官更不靠谱。

  人家辛苦寒窗数十年,哪怕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,但会挥洒的汗水却难以计量。

  形式不变,对于内容却可以变更一些。

  例如,首重策论而轻八股。

  “科举之弊,非在会试,亦或者乡试,而是在县试门槛。”

  对于科举,阎崇信是看得最清楚的。

  内阁三人之中,赵舒是举人出身,张慎言是进士,只有他是秀才,再加上年纪最轻,所以说话总是没有底气。

  但此时,他双眸明亮,说的话掷地有声:

  “陛下,朝廷规矩,百姓若是想参与县试,这个秀才的第一关,则必须要有廪生作保,才可进考。”

  “而某些地方,廪生与士绅结为私情,互为担保,而对寒门冷户拒保,以至于秀才名额被限制。”

  穷秀才,穷秀才,叫是这样叫,但在封建时代,每两三年一考,一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