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四十七章_草莽年代最新章节目录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百四十七章

第(1/3)页

  组建一家银行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,所以这次会议连续开了三天,总算是将前期的大致框架与规划落实了下来。

  首先是股权结构。

  民生银行由56位企业家共同持股,第一大股东为李亚东,持有10%的满股。

  不知为何,大概因为是他吧,所有大家对此都欣然接受,没有任何人表现出丝毫的不满。

  此事倒正应了那句老话——钱能生钱。

  做生意如果没有资金,那纯属扯淡,再好的商机摆在眼前,也只能干瞪眼。

  结果比李亚东想象的要美好太多,早前他还真没想到能成为唯一的大股东。

  不怪他太富,只能说这个年代的民营企业家们都太穷。

  当然了,这个“唯一”的地位能保持多久,就很难说了,因为他很清楚,这群企业家里有一部分人以后混得并不太好,很难说他们会不会转让民生银行的股份。

  而像某些人,譬如刘勇好,就混得很好。

  现在一个亿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大数目,但等再过几年,也就是洒洒水的事情。

  到那时,他如果不想想法设法的收购股份才有鬼。

  所以大概早晚都会满股。

  第二大股东自然就是刘勇好,持股6.38%。

  第三大股东则是卢致强,持股4.38%。

  后面其他人就不提了,基本都差不多。

  另外,会议还组建成立了董事会。

  没有任何悬念,李亚东以全票支持率,当选为民生银行董事会主席。

  刘勇好和卢致强二人,则荣获副主席的职位。

  同时会议还探讨通过了民生银行的初期发展战略,一致同意将总部设在上嗨,并以长三角为基础,向四周辐射发展。

  这倒是与上辈子有些不太一样,如果李亚东没记错的话,上辈子民生银行的总部应该是在首都。

  这与他自然有些关系,因为他合理分析了上嗨的金融业优势,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
  三天会议结束后,大部分企业家也就陆续离开,他们得赶紧回去“砸锅卖铁”,因为股份合同上已经明确注明:入股资金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到位,否则视为主动放弃协议的股权份额,董事会将商议后另行分配。

  好容易才办成的事情,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个人银行股东,谁愿意放弃?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