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年末算粮秣_贞观天子小说最新章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章 年末算粮秣

第(2/3)页

都督府;羊三十二万头、牛十万头、马六万五千匹。桑干都督府;羊十一万......”

  草原上贡的要狠些,主要是大唐压榨的厉害。不过,他们也不是一次性上贡这么多,而是分季上贡。此外,这些是各大都督府周围分管的部族上贡牲畜总和,并非单一部族上贡数量。平摊下去,一个部族少说也要上贡五千左右的牲畜。

  血腥吗?

  对草原人来说当然血腥,毕竟此前从未有中原王朝要这么狠的上贡税赋。不少草原部族觉得他们好像还在侍奉突厥,只不过名字换成大唐而已。

  可从另一方面来说,如果没有吸草原的血,大唐想从灾害泥潭中走出来,少说需要三四年时间。而正是因为吸了草原血,大唐在贞观五年就恢复的差不多了。

 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,李智云和政事堂相国们,以及六部尚书就干一件事情。

  算账。

  收入多少,支出多少,明年预算多少,剩多少,能存多少。

  别看这些物资好像很多,但是细分下来,其实根本就不够用的,只能说是比贞观初年那会儿好得多,至少能盈余了。比如,草原上贡的牛,基本上都被朝廷无偿租借给百姓耕种。而羊则被薅羊毛,然后供给士兵食用。

  战马,更是不用说,供给军队。

  只有等什么时候关中各仓盈满,粮食不值钱了,那才意味着生活富足了。

  在朝廷中枢计算天下粮秣之时,商州丰阳县令韩瑗也在一笔一笔计算着县内一年的粮食产出收入。

  作为贞观三年的科举第一名,他在六部学习一年,然后下放商州丰阳为县令。在他二十五岁的年纪,上任一县长官,已属不错。尽管商州并非什么富州,但到底也是比邻京畿,不同寻常州县。

  一县粮食计算时间,自然比不上整个天下,花费一个多时辰,韩瑗便计算的七七八八。

  他发现,粟的收入占比,虽然依旧在六成以上,但是朝廷推广的麦和稻,两种作物占比也在快速上升。除此之外,每亩的粮食收成也都比以往要增长不少,平均下来,每亩增收了一石左右。最差的最贫瘠的下田,同样也增收了二十余斤。

  这般成绩,远超之前丰阳的粮食收入。

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