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收尾_从1983开始TXT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五十一章 收尾

第(3/3)页

吸纳法?”

  “咱们,咱们把活动延长几天……”

  郭丰义脑筋急转,半辈子都没这么聪明过,道:“让花市选出几位代表,参与到我们的专家团里,政府再派些人过来,然后在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之下,再设个十二衩评选。最后的花王大赛,也可以放在花市举办。当然,这些都是我初步想法,还得靠您主持大局。”

  嚯!

  领导惊喜万分,如此一来,就平衡了各方关系,谁也不好意思再挑事儿。而且还把活动规模扩大,影响力也会更强。

  “老郭你可以啊,以前怎么没看出来。”

  领导拍了拍他肩膀,又给了个甜枣,“咱们市正响应号召,在筹备君子兰协会,将来必定有你一席。哎对了,你们不是有位京城来的专家么,刚好我们交流交流。”

  “他,他临时有事回去了。”

  郭丰义当然不能说跑了,那这活动的性质就说不明白了。

  “回去了?有联系方式么?”

  “有张名片。”

  “筹备组?”

  领导接过一瞧就直皱眉,“搞了半天是个筹备组理事,那就没必要了。”

  郭丰义不是政府人员,不懂其中道道。

  所谓的君子兰协会,理论上是民间组织,但由于国内没有真正的民间组织,必须得挂靠官方,而且一把手必须是体制内的,副手就无所谓,理事更无所谓。

  何况还是个筹备组,都没正式成立。

  于是乎,这场花王大赛在濒临崩溃的档口又拐了个弯,团结了更多的朋友,朝着更大更疯狂的道路上一去不回。

  在历史上,君子兰热也未就此停止,又持续了半年之久。

  这年头没人懂得搞经济,都在摸石头过河,见着一个新鲜东西,还能带来效益,那就试一试。比如在君子兰热的同期,金陵的锦鲤也被炒到了一百元一条,滇南的普洱茶也开始大幅涨价……

  政府的本意是发展君子兰产业,但市场和人性的疯狂大大超乎预料,甚至达到了一种再不制止,就将无法挽回的局面。

  于是1985年初夏,先是《吉省日报》连发数评,质疑君子兰热潮。再是《人民日报》发文怒问:春城市民的人均收入多少?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有多少?花卉何以天价?直言君子兰是虚业!

  审判日在当年的6月1日到来。

  市政府发布严令:机关、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得用公款买君子兰;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养植君子兰只准观赏,不准出售;在职职工和党员,不得从事君子兰倒卖活动……

  眨眼间,身价数万的一盆花几毛钱都卖不出去,泡沫终于化为虚无。

  (晚上还有。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