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 练武与动兵_晚唐浮生笔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十四章 练武与动兵

第(3/3)页

断开来。

  邵树德又让人拿来了地图,仔细观看。

  黎、雅间的蛮獠,堪称人多势众。前唐末年,就动辄聚集起数万人、十万人作乱。

  而黎州也是剑南道比较靠南的一个属州了,州治武侯城在半山之中,东西高山万重,至为险固,控扼着剑南道西边唯一向南的孔道。

  汉源县在武侯城南二十五里,已经翻过了山脉,地势逐渐展开。

  汉源县南十里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驿站白土驿,又四十里至通望县,有木筤驿。

  木筤驿南十里有大渡河,湍急难渡,称为至险,为南北天然界限。

  但也仅仅是“地理界线”而已,唐代在河两岸置军镇。国朝也派了兵马屯驻,以胜捷军为主,外加两千余土团乡夫。

  大渡河再往南三十多里,有望星驿、望星关。

  望星又南五十里,有清溪峡、清溪关,此为唐代防备吐蕃、南诏的重要屯兵之地。

  清溪关以南一百一十里,为黎、嶲二州州界。而嶲(guī)州,也是剑南道最西南边的一个属州了。

  驿道从州界向南纵贯整个嶲州境,经新安城、永安城、三阜城、沙野城(今西昌)向南有驿道——这又是一个重要屯兵地,太和年间由李德裕主持修建。

  沙野城南三十里有军镇姜磨戍,又一百二十里抵达阳蓬岭。翻过此山,在山南麓有馆驿,此馆驿所在位置即安史之乱后唐与南诏分界线。

  从大渡河往南直到阳蓬岭,一共七百五十余里,直到唐文宗太和年间仍处于大唐非常稳固的统治之下。李德裕、韦皋在此修建城塞,屯驻兵马,防备的也不是南诏,主要是吐蕃。

  晚唐以来,国势衰弱,这片范围内的蛮獠多投南诏,丢失了不少土地。

  高骈大破南诏之后,一举恢复了边界。但当地的城塞多残破不堪,百姓也纷纷逃亡,驻军日益困难。而一旦减少了驻军,你就很难压制蛮獠,控制这片土地了。

  他们不做乱还好,一旦作乱,往往引来南诏军队,十分麻烦。

  历史上大长和国进攻前蜀,其大军就直接捅到了大渡河南岸。蜀军背水一战,大胜,贼死者数万人。

  等到北宋,王全斌灭后蜀,建议“趁势取云南”。

  赵匡胤用玉斧在地图上一划,曰:“此外非吾有也。”

  “乃弃越巂诸郡,以大渡河为界,欲寇不能,欲臣不得,最得御戎之上策”——赵匡胤下令放弃嶲州全部及半个黎州,认为这样防守是“御戎之上策”。

  如此一来,七百五十里的国土就被扔给了大理。中晚唐时由李德裕、韦皋重建的军镇堡寨体系,前蜀王建一战杀敌数万营建的良好局面,就此彻底崩溃,防线终于退到了“天然界限”。

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轻易放弃西南领土、打算攒钱赎买幽云十六州的赵大,还不如驴车战神赵二有雄心,至少他弟弟是真的开干了,虽然结局很是惨淡。

  邵树德看着地图上标注的驻军人数,大皱眉头。

  大渡河以西、以南,驻军一共只有两个不满编的指挥,总计三千余人。外加番直的土团乡夫数千,总兵力一共六七千。

  凭这点人,如果大长和国来攻,大概率是顶不住的。

  至于大长和国有没有来,不用怀疑。前方来报,贼人已发兵北上,开始围攻几个夏军驻守的堡戍。这些戍城墙单薄低矮,且各只有数百兵,陷落是必然的。再往后,就要直攻大渡河了。

 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。

  最让人讨厌的是黎、嶲二州的蛮獠大力响应大长和国,起兵作乱,意图中心开花,制造混乱——雅州蛮獠还算给面子的,没跟着一起乱。

  “艹他大爷,没娶到媳妇就要动兵?”邵树德又重重拍了一下案几,吩咐道:“召集政事堂、枢密院诸位宰相,朕要问对。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