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三章 背锅_晚唐浮生笔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五十三章 背锅

第(3/3)页

      如今防备北朝的主力是新设的东川镇,剑川节度使协防。

        因吐蕃已崩,丽水镇没有了战斗任务,转而向南侵掠骠人诸国,将势力深入缅甸中部地区——南诏国君的“骠信”尊号便是明证。

        南诏与大长和国一脉相承,实行府兵制,给军士授田。每年冬季,兵曹行文至各地,府兵自备器械、粮米、鱼干,集中操练,并挑选精锐成军,给予厚赏。军纪在前期较为严苛,战斗中若背上有伤,不问情由,立刻斩首,因此战斗力较为强悍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与唐朝一样,南诏的府兵制在频繁的战争中也慢慢崩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募兵开始出现,但没像唐朝那样全面转为雇佣兵,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允许,已逐渐退化为耕战农兵的劣质、猴版府兵仍然占据了相当的规模,整体战斗力比起阁罗凤、异牟寻时代是有所下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郑仁旻作为国君,当然很清楚弄栋镇如今是个什么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府兵会种田,但会打仗吗?没这个能力知道吧。况且能打的已经被抽调走了大半,丧失在了大渡河,如果会川都督府不守,弄栋镇也守不住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弄栋一丢,东、西二京就被隔断了,十分麻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东川镇可守?”郑仁旻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必须守。”杨干贞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郑仁旻却有些不信。你他妈跑得那么快,如今告诉我要死守东川镇,鬼才信你!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如——”郑仁旻说道:“将财货、精兵尽数撤至弄栋镇,重新整顿,组建泸水防线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骠信!”杨干贞有些惶恐:“弃地不守,恐大失军心、民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郑仁旻沉默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他也没什么信心。大渡河都守不住,泸水就一定守得住吗?自欺欺人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最重要的是时间!

        败兵需要整顿,新兵需要训练,地方需要安抚,民心需要收拾,财货需要积聚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给他几个月时间,跌落至谷底的士气可以逐渐恢复。

        给他一年时间,新兵可粗粗训练出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给他两年时间,兵器装备可以慢慢补全。

        给他三年时间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骠信……”正当郑仁旻、杨干贞二人相顾无言的时候,有人匆匆进来禀报:“阳蓬岭传来消息,贼将王郊连克越嶲、台登、沙野等城,断后的大军将董浮屠战死,西泸县不战而降,其前锋离阳蓬岭已不足百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郑仁旻没说什么,只挥了挥手,让人退下,然后看了一眼杨干贞。

        意思很明确:这些地方都是剑川都督府的辖区,经营的年头不短,结果还被夏人这么狂飙突进,你还有信心守住东川镇吗?

        杨干贞纠结无比。

        郑仁旻懒得多说了,只道:“元明日便走,杨昶好好思量一下。国家元气就这么点了,不妨将精兵撤至泸水以南,好好整顿一番再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断定会川都督府守不住,于是大踏步后退,将其让出来,退到金沙江南岸组建新防线,其实是一个正确的举措,郑仁旻昏头昏了几个月,这次脑袋终于清醒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他心中还有一个无法宣之于口的想法:将会川都督府让给夏人,让他们恢复唐天宝年间的嶲州,今后两国以泸水为界,夏主应该能够满意了吧?毕竟开疆拓土了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加上他遣使卑辞厚礼,好话说尽,成功的机会还是有的。至于在此过程中牺牲了哪些人的利益,他就不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氏兄弟,必然是要背锅的。等他们失了地盘,回了西京,再好好炮制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正典刑是必需的,这样可以让大败后的各方有个泄愤的对象。

        七月初十,大长和国君臣一行万余人离开会川,花费数日时间,分批渡过泸水,进入弄栋镇地界。而此时的夏军前锋,则已经进至菁口驿,离会川都督府不过九十里。

        与此同时,郑仁旻派出的使者也被引到了雅州。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