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处置_晚唐浮生笔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十七章 处置

第(3/3)页

孔洞。生产的时候在烟道内放入燃料燃烧,然后靠燃烧的烟气熏干木材。这样一来,材堆与明火完全脱离了接触,通过加热窑内充当介质的湿空气对木材进行加热烘干,使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。

  “对了,烧制砖瓦时产生那么多废热烟气,可以利用起来啊。”邵树德又提出了一个建议:“砖窑、烘干窑可以建在一起,我称之为‘联合生产’。砖瓦轮窑产生的废气很烫、很热,完全可以拿来烘干木材,至少可以减少用煤。你们再琢磨琢磨,重新设计一下。”

  一个砖瓦轮窑,正常来说每小时产生6000-8000立方米的废烟气,温度大约在80-100度。而木材的燃点为250-300℃,正好可以用来烘干。

  这样的废热气流量用来烘干两座五六十立方米容量(指木材容量)的窑是绰绰有余了。按照烘干一批木材平均需要六天时间计算,每年烘干5000-6000立方米以上的木材没有任何问题。

  当然,以上都是幻想,此时不可能做到,只能尽力而为了。

  “殿下果有奇思妙想。”工头在一旁听了半天,很是佩服。

  砖窑出来的烟气很热,谁都知道。但之前直接排放掉了,如果像瓷窑那样用抽风的方式将烟气引入木材烘干窑,确实可以利用起来。

  “缺乏大鼓风机、抽风机。”邵树德叹了口气。

  如果有这两样玩意,砖瓦轮窑可以建得很大,产量会很高,成本会很低。

  另外一大制约是缺乏一种神器:自动制砖机。

  目前的砖坯只能靠人力来制作,效率太低了。河南府的所有小轮窑加起来,邵树德怀疑一年能不能产一百万匹砖,目前还没有数字,多半达不到,几十万顶天了。

  但军士修一套砖房就要两万余匹砖,这也就够五十户军士家庭的需求。

  哪怕后世农村建的不起眼的小土窑,也不止这点产量啊。那些小土窑看着破烂无比,没有任何技术含量,古代就能建起来,但你深究一下,就会发现人家有制砖机(不一定每家窑都有),窑体设计合理,烟囱建得更深科学,还有运输工具,一匹砖的成本能压到惊人的几分钱,完全不是此时能比的。

  邵树德回忆了一下农村小土窑的烟囱,好像挺高的,外层有铁架子可供人攀爬上去清灰,这玩意就不是此时能建起的——好吧,或许可以建成,但要花不小的成本。

  所以,千万不要鄙视农村小土窑。那是二十世纪的小土窑,放到九世纪,你都不一定搞得起来。

  “谁能做出一个制砖机,脚踏式的、畜力的,都无妨,我不吝厚赏。钱财、官位,应有尽有,说话算话,君等当勉之。”邵树德对工匠们宣布道。

  给普通百姓多一些赚钱的渠道,将农村的资源利用起来,邵树德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。

  最最基础的砖瓦、木材的生产效率提高,成本降低,其实意味着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建设成本的降低。

  这个好处,很多人不以为然,但当你需要开拓的时候,就知道它有多妙了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