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 积极防御_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无弹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六十四章 积极防御

第(3/3)页

大嘴巴四处宣扬。你吃亏

        就吃亏在这上面,一把年纪了,还不改改?」

        「改不了了,也不想改。」杨悦满不在乎地说道:「陛下,燕山镇军最好有两万人,至少一万五千以上。居庸关目前还是控鹤军一部在守御,未来将填充上镇兵。清夷军离开临渝关后,也需要人。北口这边有两处,一者北口城,二者东军城,都需要兵。」

        邵树德点了点头,认可杨悦的这个

        说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就是小路不管了,只抓住三处大道即可。因为只有居庸关、古北口、临渝关三处是可以「通方轨」的,其他都是崎岖小路,或许可以过人和马,马车的话就太困难了。甚至于,居庸关、古北口的马车通行条件也很一般,临渝关才是通衢大道,是重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唐代的防御策略。

        北齐、隋代都是修长城的,但唐代不修,只在重要地点筑城驻军。甚至这个城池也是草草修筑的,防御设施远远不如藩镇混战百余年的中原内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军事部署,很明显是放弃小路了,让你来,你来了后咱们野战决胜负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三受降城修不修瓮城就曾经激烈争吵过,原因就是有人认为城防设施完善了,会让士兵们心理上有依托,不敢出城与胡骑野战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种钢铁猛男的思路,你就别指望像其他朝代那样修筑长城,一个幽州搞几十个军事堡垒,层层设防,四处堵截了,不可能的,也没这么多兵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悦方才提到的东军城叫做「东军守捉城」,原本是幽州镇在山后的驻军据点之一,位于后世滦平一带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北口城出发,向北走五十里,过摘星岭,然后再走约百里,至东军守捉城。历史上刘仁恭主政幽州时代,就经常过摘星岭,去草原上烧杀抢掠,甚至还在霜降后烧草原——枯草被烧,契丹人便难以储备足够的过冬干草,只能求和,与刘仁恭虚与委蛇,默默等待他的本钱被晋军、梁军消耗光,再找回场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东军城往东北走二三十里,有墨斗军城。再往外有个二十里,差不多就是幽州镇强盛时与契丹八部的默认分界线了。不过在幽州势力全面撒离山后地区后,契丹人以及他们的附庸部落开始向南侵占,直到前年那场大战,被一次打回原形。

        「山后地区的防务,尽快恢复起来。」邵树德说道:「兵的事,朕来想办法,不用你操心。」

        邵树德其实是认可杨悦的布防思路的。幽州镇都知道山后地区的重要性,并在那里筑城、驻军,附庸部落为己用,他又怎么可能比燕人干得还差呢?

        他始终认为,历史上明朝定都北京,却放任山后地区被蒙古部落占领,失掉了燕山防线的缓冲区,是非常不明智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诚然,从幽州穿越燕山送补给比较困难,成本较高。但山后地区的农业条件其实没那么差,清代都能大面积垦荒,唐代的驻军家属也垦荒种地。实在不行的话,让附庸部落上供,总是有办法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部落也很现实。有敌人过来,你出城野战,帮我们把敌人赶走,我们为你提供牛羊、战马甚至兵员,互帮互助,共同构成防线,你连长城都不用修,不好吗?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邵树德一直以来的思路,在长城后严防死守,屯驻数量惊人的大军,或许财政上的开支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 积极防御策略,花的钱未必就更多。虽然也不是没有坏处,比如唐时范阳、平卢二镇的边将「擅启边衅」,契丹人不想反,我逼你反。但有些事,应该没人做得比玄宗更糊涂了.....吧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