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一章 贾大人劝农_大人,得加钱校对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六百一十一章 贾大人劝农

第(3/3)页

  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涉及农牧业多个方面。

  在视察大名府时,清丰知县陆某推广甘薯种植有功,贾大人特意向朝廷举荐其为大名府通判。

  此事无疑是个风向标,令得直隶大小官员对于推广甘薯,发展贾大人提出的鸡鸭猪羊副业,让百姓脸有红色,不要菜色的指示倍加有劲。

  也是在大名府视察期间,贾大人又发现有不少地方有玉米种植。

  此物民间俗称包谷,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,适合在山地种植。

  玉米不仅可以能用于居民口粮,还能用于牲畜喂养,可在杂地田畔种植,不占主粮田,因此贾大人鼓励百姓种植玉米,甚至要求全省各县官员要在道路两侧种植玉米,说什么未熟时看景色,熟了后饱肚子。

  为了贯彻总督大人的精神,《大清日报》更是将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花生、棉花、桑称为新兴“六谷”,号召全省百姓推广种植。

  于淮镇蹲点期间,贾大人更是针对农业生产问题组织相关单位开了几次现场会,主要是围绕水利设施修缮展开。

  会中贾大人提出各县佐贰官及三班六房应当每年拿出一个月时间,到各乡村包干到户。

  一来改变过去的官僚思想,让百姓近距离接触;

  二来则是帮助家中缺少劳力的百姓抢收抢种。

  为了让下面人更好的执行自己的要求,贾六特意选中淮镇张寡妇家为他的蹲点单位。

  截至目前为止,他已经亲自帮张寡妇除了五分地的杂草,同时为张寡妇修好了院子,甚至用自己的俸禄给张家打了一口水井,盖了个茅厕,从而让张寡妇同其几个孩子告别露天方便的陋习。

  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”

  日头已高,温度急剧提升,贾六感到浑身都已经出汗,便适时的放下锄头,对蹲在田边的一众报社采编人员道:“都写好了?”

  “都写好了!”

  十多名一直随行的报社采编人员,也就是原先栓柱招募的造谣人员,包括但不局限于小说、评书之类的作者们赶紧站起,纷纷上前将自己的稿件递给总督大人阅览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