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零四章 骆墨,登台!_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七百零四章 骆墨,登台!

第(2/3)页

诉你,并不是。”

  骆墨本身就对这一部分节目,进行了上、中、下三个阶段的设计。

  在舞台设计、节目设计方面,骆墨还是很自信的。

  有一首歌曲,太适合放在这里唱了。

  这是一首地球上几乎所有华夏人都会哼唱几句的歌。

  这首歌曲,甚至有一个外号,叫第二国歌。

 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,应该就听过这首歌,学过这首歌,唱过这首歌。

  但或许随着年纪的增长,随着知道的历史越来越多,随着看过的画面与视频越来越多,会有更多的理解,会有更多的感触。

  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一嘴这首歌的题材了。

  它是一首——【红歌】!

  是的,骆墨要在这个舞台上,唱一首红歌!

  此时此刻,所有观众看着画面开始转换。

  从《那兔》飞机上的视角,向下看去。

  能看到祖国的河流。

  就在河流出现的一瞬间,音乐声开始响起。

  歌声开始出现。

  “【一条大河波浪宽——】”

  歌名在此刻浮现。

  ——《我的祖国》!

  ……..

  ……..

  《我的祖国》,是电影《上甘岭》的插曲。

  这是一部1956年的老片。

  也正因此,它才极其适合衔接在《祖国不会忘记》和《那兔》的烈士归家的后头。

  这是一首很神奇的歌。

  18年的时候,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,在国家大剧院返场表演,演奏了这首歌的曲子。

  你要清楚,能在那听音乐的听众,都不是一般人。

  很多听音乐会的人,在现场总是安静的,陶醉的。

  更何况还是这种规格的表演。

  可当这首曲子出现的时候,让台上的演奏者们丧失表情管理的一幕出现了。

  因为全场响起了合唱!

  你是在演奏没错,可你并不知道,你这也是在激活DNA。

  很难忍住不唱的!

  此时此刻,蓝星。

  全国这么多观众,不少人都听出了这是骆墨的声音!

  果然啊,《那兔》后面,寻常人根本压不住场子。

  怎么办?

  ——上春晚【总策划】!

  “【一条大河波浪宽,

  风吹稻花香两岸。】”

  画面一变,从河流变为了稻田,然后自然切换到了舞台现场。

  从真实的稻花,变为了舞台上的特效。

  骆墨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上,唱起了【红歌】。

  对于这首歌,他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了。

  在写下【风吹稻花香两岸】这句词时,他想起了一个视频。

  是的,便是袁隆平袁老架着小提琴,演奏这首曲子。

  实事求是的说…….不好听。

  小提琴拉得有点差劲。

  各种走音,各种瑕疵。

  到了后面,一脸认真的袁老跟个不好意思的孩子一样,面对镜头掉头就跑,一边跑还一边道:“哎呀,不行了!”

  当年,这个视频刚在全网出现时,大家都觉得袁老好可爱。

  可是现在,底下的评论全是:

  “袁老拉得不好听,你快回来练练!”

  “拉得不好,赶紧回来重拉!求求了!”

  “太丢人了,再回来拉一次吧,求您了!”

  刀,评论区全是刀!

  但没办法,谁叫他老人家和这首歌的第二句歌词实在是太搭了。

  他是个很特殊的人。

 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过一面之缘,在课本上,在饭桌上,在人间里。

  而这个特殊的人,为什么会选择用小提琴拉这首歌?

  因为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,这首歌也是极其特殊的歌。

  现在,只听骆墨继续唱道:

  “【我家就在岸上住,

 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,

 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。】”

  当初,作词人乔羽把歌词交给《上甘岭》的导演沙蒙时,沙蒙觉得写得很好,非常好,就是有一点很费解。

  为什么这首歌的第一句不是“万里长江”,或者“长江万里”之类的。

  乔羽说这样更亲切。

  不是所有人都居住在长江边。

  但是绝大多数的国人,记忆里或许都有一条河。

  骆墨的歌声在舞台上持续回荡。

  唱完这部分后,一道帷幕突然落下。

  国家级的合唱团就在帷幕后头!

  歌曲的副歌,就此开始。

  只不过,这里不再是骆墨独唱,而是他和这个合唱团一同合唱!

  “【这是美丽的祖国,

  是我生长的地方。

 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——

 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!】”

  合唱团突然的出现,再加上前面两个节目的情绪铺垫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