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5章 三字经,部落杂事_原始:从野蛮到文明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35章 三字经,部落杂事

第(2/3)页



  于藁说:"那时,夫子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了许多经典,包括《百家姓》、《三字经》和《诗经》。"

  王伟简直无法相信,他以前也读过这些书籍,但里面的知识对原始人来说真的能理解吗?他们并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。例如,《三字经》语言简练易懂,但它涵盖了道德规范、礼仪习俗、历史人物和典故传说等内容。关键是,历史人物和典故传说,他们能理解吗?这个世界没有历史,哪里来的典故呢?

  另外的《百家姓》对他们有什么用?不过好像有用,也许他们都是随意从百家姓中挑选了一个字取名字。

  还有《诗经》,王伟自己都背不全,也无法理解,他们难道也会?

  也许是王伟的观点主要基于现代人的视角和思考,他难以理解原始人为何能够理解并学习古代的知识和规范。虽然原始人没有生活在古代,但是他们通过口传心授、世代相传的方式,将这些知识和文化传承下来。也许不能忽视原始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,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,去解读、学习和传承这些古代的文化和知识。

  但他实在想不通。

  于是王伟让于藁分别背诵,才发现他并不是能全部背诵出来,只有一部分,也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意思,说明在他们的传代的过程中有遗失和发生了变化。

  这可能是由于传承方式的限制、传承人的遗忘或误解、历史变迁等多种因素造成的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王伟可以认为原始人在传承前穿越者的文化和知识的过程中,只保留了一部分内容,而遗失了其他部分。

  王伟便不再多想,如果有机会,他去中士那个帝学的地方看过究竟,比他在这里胡思乱想的好。再说,夏部落以后的教学没有这些,他更偏向于数学、建筑、艺术、制造,至于文学,只有在大家都闲着,有多余的生产资料时才考虑的问题。只是让他们多认识一些字,便于记录和传承。

  于藁请求王伟教他写字,于是王伟便把《三字经》的前几句写了下来,让他们揣摩那些字的构成、笔画和含义。

  当然,王伟教的是简体字,繁体字他可写不全。不过,在这个环境中他是他们的领袖,是文字的创造者,是文明的引领者。原始人只能从他这里吸收营养并获得滋养,得以成长与进步。

  三人欣喜若狂,特别是于藁如痴如醉,因为他有一点文学的基础,还能理解和揣摩王伟写的现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。

  他们看着泥士上的二十几个汉字,像看着稀世珍宝一般,又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开启。

  王伟不再打搅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