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二章 最强杨戬?九转元功_封神:开局观想中子星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百三十二章 最强杨戬?九转元功

第(2/3)页

 “嗯?”两道人一愣,这话,什么意思?

  “罢了,罢了,来都来了,先进来再说吧。”

  玉鼎真人摇了摇头,当先朝着金霞洞走去,两个道人一头雾水,跟在后面。

  杨戬也乖乖的,收回了自己的宝剑,挂在腰侧。

  宝剑之所以是宝剑,是因为有诸多神异,大小如意的神通,基本是本能。

  哪怕杨戬只有三岁,当宝剑挂在腰身的时候,也都随之变化,与他相配。

  “原来如此…这…如此顽劣吗?”身穿青衣的道人,在洞中听了玉鼎真人的话语,看了一眼一旁乖乖坐着的杨戬,笑着道。

  关他的表情,幸灾乐祸之意,溢于言表。

  “呵呵,顽劣吗?”玉鼎真人皮笑肉不笑的瞥了一眼太乙真人,语气莫名,“你就笑吧,早晚有一天会让你哭的。”

  “师兄。”青衣道人闻言,面色一滞,想起自己之前观看未来的时候,依稀看到的一角未来,顿时也都笑不出来了。

  自己这个师兄的弟子顽劣,但好像自己那个未来的弟子,也没好到哪里去啊?

  “玉鼎师兄,太乙师兄,你们是这是炫耀吗?”白衣云纹道人看着两人,一脸的无语,“你们是欺负师弟我没有弟子吗?”

  玉鼎与太乙相互对视一眼,随即齐齐看向白衣云纹道人,点了点头,异口同声道:“是啊,你才看出来吗?”

  白衣云纹道人:“……”

  “对了,师兄,既然你的徒弟已经渡过合道劫,证道成仙,那你想好要给他修炼哪一门根本道法了吗?”

  笑闹过后,太乙真人问道。

  阐教与截教不同,截教是先修神通再修道法,先通过神通熟悉修炼各种基本信息,然后再以根本道法筑基。

  而阐教则是先证道成仙,确定了自身大道之后,再根据自身大道的情况,选择对应的根本道法。

  反正,玉清仙法包罗万象,各种各样的道法都有,不说无穷无尽,也肯定是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根本道法。

  这样的好处是,与自身更契合,经过了凡境的修炼之后,各个境界的体验,对自身更加熟悉,未来的路,也更加的清晰。

  自然所做出的选择,也会更加的贴合,日后的路,会走的更顺。

  最重要的是,如此,劫数会少很多,不需要经历诸般劫难,一步步的前行,步履阑珊。

  境界提升更稳,基本,未来成就不会太低。

  就像是阐教十二金仙并一个十二金仙之外的云中子与燃灯。

  当然,燃灯不算,总之,一共都才十三个弟子,却都各个成了金仙。

  是至少金仙!

  从平均修为境界来说,为洪荒四大圣人大教之最!

  在洪荒其他修士看来,只要能够拜入阐教,基本上,起步金仙!

  这也让无数修士,心想神往!

  有优点,自然也就有缺点!

  因为凡境这四境是打基础的,走的太快,没有根本,诸般摸索,主要是熟悉,而非是打基础。

  与其他修士不同,故而,阐教修士的凡境基础,基本都不算太强!

  当然,这里的不算太强,也都是相对而言的!

  相比其他圣人大教之外的修士,那也还是强出太多!

  因为根基不强,故而在证道成仙之后,实际战力,都会低于其他圣人大教的门下出色弟子。

  这似乎是忽视了基础,不过,也没关系。

  阐教的教义是阐明天道,顺天行事,维护天道与天命。

  只要境界,实力达到基础,就会得到天道启示,得到任务,完成之后,自然会得到天道奖励。

  在凡境基础之上忽视的基础,可以通过天道奖励来弥补。

  理论上来说,只要完成的任务够多,得到的天道奖励够大,自身的基础会不断的补足,甚至逐渐的超过其他圣人大教的弟子。

  这是起步快,劫难少,道路通顺的通天大道!

  所以,对于阐教修士来说,凡境基础什么的,完全没那么重要。

  重点是要尽快的将境界突破,证道成仙,而后去接取天道任务,获得天道奖励!

  自然,之后,在足够的时间下,自然什么都会有了!

  这也是为什么,阐教修士,普遍金仙的原因!

  简单来说,截教修士靠自己,阐教修士,靠天道!

  “嗯…我有些犹豫。”闻言,玉鼎真人看了一眼杨戬,面露纠结,看的太乙真人与云纹白衣道人,一脸的惊异。

 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?

  都已经确定了自身大道,然后在玉清仙法之中,选择对应的根本道法,不就是了?

  这难道有什么可犹豫的地方吗?

  白衣云纹道人,忽然想到了什么,眯起了眼睛,看了看玉鼎真人,又看了看一旁的杨戬,忽然神色一动,忍不住惊声问道:“难道,师兄你是打算让他修炼那门玄功?”

  “云中子师弟,你说什么呢?玄功?”

  太乙真人立刻反驳道:“什么玄功?我阐教之中可只有一门可以称得上玄功的,你是想说,师兄弟打算让这小家伙,修炼九转玄功?”

  “这这是传法吗?这分明是断小家伙的未来啊?”

  “那九转玄功是好修的?连先天神邸都无法修炼到高深境界!”

  “就这小家伙,虽然有些天赋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