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家产(求双倍月票)_我的公公叫康熙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家产(求双倍月票)

第(3/3)页

会试落榜,也可以凭举人身份跑官。

  偏偏卡在乡试,就是个秀才,又是不大的年岁,就只能这样一科一科的考下去。

  她也晓得,自己老爷想要添庄子,不仅是让四姐儿嫁妆好看,也是为了贴补日子窘迫的三女儿。

  若不是以补妆田的名义,三女婿不会收的。

  她就道:“儿子们也大了,老爷记得先跟儿子们商量商量。”

  父母在,不分家。

  按照世情来说,眼下张家的产业,日后要分给张家兄弟。

  他们夫妻两个想要分出些土地送给女儿,也要考虑到儿子的想法。

  张英点头道:“明天就给他们提,早定下了,好叫人重新做契……”

  *

  次日一早,等到儿孙们过来定省,姚夫人就打发儿媳妇、女儿带了孩子下去,只留下几个儿子,还有长房长孙。

  张廷瓒是长子,不在家,长房的意见就要听张若霖这个长孙的。

  张家叔侄面面相觑,以为留下是说今日接风宴之事。

  昨日是小宴,只有自家人陪着,不够正式。

  今日要邀请叔伯与姻亲故旧作陪,开正宴。

  张廷璐想着要不要劝两句,不宜叫太多陪客,否则有谄媚之嫌。

  福松阿哥的身份,跟寻常女婿不一样,张家更要不卑不亢才是。

  张六爷想的是,桐城除了张家人,还有一个三十八年那科的江南乡试解元,论起来是他们的表兄,这两年常来张家,跟他们兄弟也相熟的,也可以请来陪客。

  张英已经将儿子们看了一遍,目光落在最小幼子身上。

  幼子是康熙三十年生人,今年十二岁,还是个孩子。

  不过既是涉及到家中产业,那就都问问也好。

  张英就道:“这几年你们辛苦,一人抄了一箱到两箱的书,本打算的很好,四姐儿出嫁,直接陪嫁几十箱书,没想到福松阿哥恢复宗籍,这举业上用的书,就不合时宜了……”

  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,看着儿孙们,沉吟道:“福松阿哥聘礼送的多,除了都充作四姐儿的陪嫁之外,我打算给四姐儿陪送五顷地。”

  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。

  张廷璐管着家族庶务,晓得自家名下的田产不少,除了桐城本地,还有一部分在府城外。

  五顷地,五百亩,听起来不多,可是这边的地价贵,就算是旱田,也要六两银子一亩,水田的话要十两银子往上了。

  一年下来,五百亩地的田产出息也有二、三百两银子。

  嫁妆里添上妆田,就很体面。

  张六爷看看哥哥们,又看看弟弟跟侄儿。

  那是宗室爷,子孙后代都是宗亲,往后张家就算宦海沉浮,有不顺当之处,也多了一门贵亲。

  这陪嫁五百亩地,不多,还值当跟他们说一声?

  眼见着儿孙没有人接话,张英望向长孙张若霖。

  张若霖年岁不大,可到底是宗孙,想的多些,道:“那要不要托人置换成直隶的地?往后小姑在京城,这边的妆田也不好打理。”

  张英摇头道:“不必,到时候家里帮着管着,每年将出息银子捎出去就是了。”

  张英又望向张廷璐,张廷璐道:“父亲安排的正好,直隶的地没有江南的好,也不好买,桐城的地有家里照顾着正好。”

  多了这一块妆田,往后就算张家兄弟都外放了,不在京城,也能跟京城保持往来,省得两下里隔绝消息,照顾不到幼妹。

  张四爷这里,跟着点头道:“听父亲的。”

  张六爷与张七也赶紧支持。

  张英喝了一口茶道:“都是一样的女儿,不好有所偏颇,早年你们三个姐姐出嫁的时候,家里日子还寻常,预备的嫁妆也简薄,趁着这回给四姐儿预备嫁妆,我打算给她们也补一份妆田……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