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 不信任_宋时风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376章 不信任

第(1/3)页

  蒙古人是比较直爽,说白了就是文化积淀太浅,还处于从蒙昧状态刚刚进入文明,只是在军事上接受能力强,还没有完全学会中土的那些弯弯道道,阔端和塔海能听出李易的意思,却不好去直接驳斥。</p>

  毕竟,面对一位骁勇善战的万户长,又是四川当地的地头蛇,能安定其心是最好的,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好开罪。</p>

  时下,成州万户占据潼川府路大部和成@都府路部分,实力相当的庞大,要真把人家逼急了,完全可以联合夔州路的宋军,对南下的蒙古军各部形成很大威胁。</p>

  乌赤温酸的牙都要掉了,有几分气急败坏地道:“我蒙古大军征战天下,还没听说不能忍受水土的。”</p>

  这话就有点强词夺理了,蒙古军无论西征还是南下,都遇到过水土不服的不利因素,好在他们自幼艰苦,能在马尿里洗澡,能够凭借马奶和烙饼生存,为了避免毛发生虱子,实行秃发破面,对待自己相当的残酷。</p>

  不过,蒙古人能够忍受绝大苦楚,却没办法忍耐高温,铁木真的步伐停在天竺西部,其实就是因为天热水土不服,将士多生了疾病,不得不借口退兵。</p>

  其实,阔端要主力北上的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以北方人为主的蒙古军,逐渐无法忍受蜀川的水土,军中疫病不断增多,再耽搁恐怕会有更多的人病倒。只能留下部分士卒速速北上,以免军中发生大面积的瘟疫,阔出的病故也是不服水土,中路军的困顿更是不服水土,可以说蒙古军屡次南下,也是在适应当地的水土。</p>

  李易自然不会放过借口,忧虑地道:“成吉思汗西征事自不用说,那是威震万国的威仪,可惜中土江南和外邦决然不同,历代兵家折戟沉沙不在少数,多是士卒水土不服。再说,南方无法征战北方,并非战之过,而是南人久在水乡温润,真是去了北方寒厉之地,恐怕身子难以承受。”</p>

  理由千疮百孔又是毫无逻辑,却挨不住点明铁木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