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3章 恳谈_宋时风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73章 恳谈

第(3/3)页

。”</p>

  李慕白脸色郑重,凝视李易道:“子明有此心,我当全力辅佐,若天子谅解,让子明重归蜀川最好,如。。。如不然,我也将不出仕,醉心山林,了此残生。”</p>

  可以说,李慕白向李易的许诺,算是真心投奔。但是,对于李易而言,远远不够,与叶知秋不同抛弃暮气沉沉的赵家朝廷,争霸天下,做一番改朝换代的壮举不同,李慕白仍放不开朝廷,没有摆脱忠君思想的拘束。</p>

  儒家文化以天下为重,这个时代,尚未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,存在君不明臣亦可弃之的思潮,光宗皇帝赵敦被朝廷大臣摆了一道,在不知情下成为太上皇。</p>

  很显然,大宋士人虽秉承儒家,却对皇权并不那么尊重,甚至能根据士大夫集团利益,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。但是,对士人而言,皇权更替实在他们理念范围内,决不能超越底线,苍天已死、黄天当立的思想,武力背叛家国,只是存在骄兵悍将中。</p>

  同通俗的话来说,天可变,人亦可变,士人忠天下,敬赵家,一切变化必须在伦理范畴内。</p>

  李易是有些失望,却也由衷高兴,李慕白终究是有原则,有底线的士人,这种人不会不择手段,较好控制,所作所为,他有预见性。与叶知秋想比,李慕白少了几分狂傲,多了些内敛,少了几分叛逆,多了些忠诚。</p>

  他面对叶知秋,从内心深处有几分不喜,甚至有种无法完全掌控感觉。他们之间,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上下关系,反而合作味道比较浓。</p>

  “没那么严重,我对官家若无信心,也不会甘冒大险。”李易有些自欺欺人,毕竟心中有所期待,道:“当年,赵彦呐几番对我打压,都因曹太尉庇护得脱,最终我无奈进入成州设寨。却不料,阔端两路南下,因赵彦呐的失约,导致蜀川门户大开,曹太尉壮烈殉国,我军成为孤军,承受数万蒙军疯狂进攻,为了全军将士,为了数万流民,更为了东山再起,我选择了归降。”</p>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