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2章 封赏_宋时风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82章 封赏

第(1/3)页

  第二天,朝廷对李易的任命有传言下来,朝奉郎、直焕章阁、除兵部员外郎,试四川都转运使司管干公事,权成@都府路、潼川府路安抚制置使,赐爵郪县开国男。</p>

  这年月,馆阁已不用专门考试任命,不少歪瓜裂枣充斥其中,在世人眼中地位下降,不再是那么清要。</p>

  那句“一入馆阁,即成名流”的话,早就是昨日黄花。不过,直焕章阁毕竟是从六品,进入中等文官行列,可以配路率臣公事。不过,成@都府、潼川府路安抚制置使职事,都是左司郎中搭配的官职,员外郎显得资历浅薄,所以四川都转运使司任命上,赵昀也是用了心,用管干公事而不用使,用试而不用权,以李易暂时署理四川都转运使司,减少朝野议论,更为日后可能的调整打伏笔。</p>

  管干公事乃资历浅薄者担当率臣,表示资历不够,却在位置上执掌权柄,并非正式的使或资深大使,完全可理解为四川都转运副使或是判官,反正都是那么回事。</p>

  既然,有了垂拱殿的承认,他未能得到宣抚或是四川制置使的郁闷小了许多。管干公事也不错,好歹掌握大路转运司,对五路转运司有监督权力;成@都府、潼川府路安抚制置使,说明朝廷至少默认他对二路实际控制。</p>

  一些都是相互利用,或许,乔行简的劝告有些许真实,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此,带来的尽是瞬间的感触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,此乃世人金科定律,旁观好说,亲临难做。</p>

  或许,还是稳住他的某种策略,应该说是忌惮蜀川大军,才不得不做出的缓兵之计。</p>

  当得到翰林学士院某些人的肯定,在临安士林引起轩然大波,无论是持同情者还是反对者,都对朝廷任命惊讶无比,年仅二十三的李易,不仅官阶三转,且领大路兼率臣,升迁之快不负人言,应该说是遽然显贵。</p>

  而且,朝廷的封赐非常有代表意义,让李易正式从道门脱离出来,成为了朝廷的大臣,可惜他并非龙飞榜出身,又让某些人起了别样心思,非我同类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