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幸运的人_宋时风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203章 幸运的人

第(2/3)页

殿试,便是例行策边论,就当今国事边事阐述观点,忽然想到平素和李易谈论天下事,重点就是天下局势和边务,李易对南北事有着让他深叹的见解,有些是不尽相同却又不能不承认见解独特。

  尤其是李易曾经说过,正当朝廷收复三京失败,这场战争又是有争议的,处处透着古怪,赵官家很可能心有不甘,策论有可能是边事,要是能切中赵官家心思,你不想有高位也不行。

  按照李易的意思就像是材料的那样,写的再好不融入领导观点,那就是非常失败的空洞文章,只要框架打好了融入领导意图,只要文字水平过得去,你也会得到赏识。

  所以,他大胆地尝试李易的思路,以三京为接入点,谈论君臣相合的重要性,隐晦地指出收复三京绝对正确,错就错在边臣误国,致使三军误国,天子蒙受巨大冤屈。

  其实,当时李易的最核心心思,他并未完全把握。

  按照李易的想法,认定刚刚主政,血气方刚的赵官家,虽有失利渐渐趋向于平稳,以至于矫枉过正,却仍有不甘心,两府大臣也不是善茬,无论是郑清之还是乔行简,绝非主和人士。

  既然要搏个好出身,那就破釜沉舟,按着大宋君臣不甘心为主线,肯定天子决策正确,两府诸公的各色议论,也很有道理,无非是对战的理解不同,把责任推给了边帅,以京湖就近却不发兵,又不共给粮草,非要淮西兵准备西粮,造成馈粮兵败,此边帅不智武将专横所致。

  既分析了失败的原因,也写明取胜之道,天子无错,两府无错,错在边帅,自是得了赵昀的欢喜,两府重臣的暗许,大家都需要摆脱失败的罪名不是。

  在场两府重臣,未有人站出来阻扰赵昀召见,毕竟李慕白的策论很给力,维护了他们的面子,这个时候恰当好处。

  不然,赵昀破坏了规矩,他们这些重臣岂能容官家在郑重取士场合恣意妄为。若非前几位的文词悠长,词理通畅,更兼几位爷也比较巴结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