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章,出发前(2)_脑海带着一扇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五百九十章,出发前(2)

第(3/3)页

她也没有说什么。

  过了几天周小川才将衣服给了她。

  并且交代,要是赵爷爷问起来,就说你什么都不知道。

  杨月梅闻言点了点头。

  不过还是一脸的茫然,我本来就什么都不知道啊!

  看到她的表情,周小川拍了拍额头。

  算了。

  正月十五。

  这天下午,周小川正在和小米逛百货商店,买点上学用的东西。

  因为明天小家伙就要上学了。

  有了小河这个高工资的人做挡箭牌,他买东西顾忌就少了很多。

  成品书包,文具用品,买了不少了东西。

  回到家里,小家伙高兴的在那里,整理明天上学用的东西。

  他便去做汤圆去了。

  黑芝麻汤圆。

  没放太多的糖,小时候缺糖的时候特别爱吃的东西,现在已经不怎么喜欢吃了。

  太腻了。

  多煮了一些,准备一会给赵启年送去。

  不过还没等他煮好!

  赵启年便骑着车过来了。

  车子刚停好,他便破口大骂,:“小兔崽子,你有东西,那天我来的时候你不给我,害的我们在那里琢磨这么多的天。”

  周小川闻言一阵的无语,那也得我有才行啊!

  “废话,我这衣服也是刚刚收到好吗?”

  “那你早不说?”

  “您老也没有问啊!”

  听到他的话,赵启年闻言气的吹胡子瞪眼。

  周小川见状笑了笑,“您老也别生气了。正好汤圆马上就好了,吃碗汤圆。”

  赵启年闻言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,“先把衣服脱了,给我看看!”

  周小川闻言耸了耸肩膀。

  估计要不是杨月梅是女的,估计她的羽绒服就贡献出来了。

  不过他没有脱衣服,从屋里拿出来三件衣服。

  “呶,一件是您的,一件是赵奶奶的,还有一件是给你拿去研究的。不过这布你们得还我。别还我瑕疵布哦,至于里面的羽绒,就当是我贡献出来了。”

  三件衣服用的都是瑕疵布。

  不是他不想,而是感觉这种的合适点。

  赵启年接了过去没搭理他,他才不信周小川没布。

  三件都是很厚的羽绒。

  随后他拿出自己的那件,比划了一下,便把自己的棉袄给脱了。

  寒冷的空气冻的他打了一个哆嗦。

  随后赶忙将羽绒服给穿上去了。

  赵启年穿上以后,试了一下,过了一会,他的眼睛一亮。

  “娘的,还真暖和啊!”

  随后对着周小川奇怪的问道:“你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的啊!脑瓜子挺好使的啊!”

  周小川闻言笑了笑,“赵爷爷,那鸡和鸭没穿衣服,我也没见它们冻死啊!我不就想着这鸭子的绒毛能保暖吗?而且想着棉花那么紧张,鸭毛又不要钱!正好我同学那边就是在杀鸭子。我就试着做了几件。”

  这句话,不是对赵启年解释的,而是对别人解释的。

  赵启年闻言点了点头,“那你这鸭绒怎么去味道的,我感觉味道很淡!”

  “哦,洗衣粉泡的。”

  听到周小川的话,他陷入了沉思。

  这个办法批量生产的时候肯定不行的。

  看到他的表情,周小川便知道他在想什么,便笑道:“赵爷爷,你没必要费那么大的心思,有问题找领导啊!轻工局那里肯定有办法的啊,实验几次不就出来了吗?”

  这个年代的化工算是起步,但也不是没有,化肥厂都有两家。

  一些便宜的化工原料试几次不就好了。

  赵启年闻言眼睛一亮。

  “可以,明天我去试试,这缝纫机和人我都弄来了,正愁这事情呢!”

  周小川闻言一阵无语。

  感情赵启年那边已经做好准备了啊!

  居然还跑他这里来诉苦。

  “赵爷爷,您这弄的太快了吧!鸭毛怎么解决?弄那么多员工过来,万一不行怎么办?”

  赵启年闻言摆了摆,“没事,缝纫机是跟服装厂借的,先弄了十台过来,做个几百件出来,真要有订单了,我们自己再买就是了。至于员工都是自己厂里找的。”

  周小川闻言点了点头。

  这年头很多人都舍不得买成品衣服,说家家户户都会做衣服一点也不为过。

  只是手艺的好坏而已。

  里面不少人的手艺还是非常好的!

  “时间上来的及吗?还有就是批量的话鸭绒怎么来?”

  “差不多,现在才二月,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,弄个几百件应该没问题。本来我们之前想不到拿什么东西出来,准备拖到秋季那一场的,不过现在改主意了。这玩意是冬天穿的,等秋季参加,万一有订单,冬季之前也来不及了。等做好了,人家都过了冬天了。”

  赵启年说完,乐呵呵的说道:“至于你说的鸭绒的问题,这就不需要我们操心了,真的要有订单的话,就像你说的一样,有是找领导啊!轻工局负责和省内的各大农场协调。”

  周小川闻言点了点头,确实,只要版型定下来,原材料够的情况下,几百件衣服不要半个月就能搞定。

  不过他还是担心,万一没订单怎么办?会不会挨批!

  听到他的话,赵启年笑了笑,“没事,你不是说可以吗?”

  周小川闻言翻了翻白眼。

  不过随后也就不再操心了。

  这年头参加广交会,毫无作为的厂子海了去了,而且整个徽州又不是一个厂子参加,最多骂两句而已,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。

  而且他羽绒服十分的有信心。

  至于原因嘛,那自然是便宜了。

  超乎想象的便宜。

  按照材料和人工算的话,成本不会超过2块钱,5、6块钱一件卖的话都有可能。

  对比现在的汇率。

  折算成M元也就2块钱左右。

  这是什么概念,一天的工资,足够一个月一天换一件了。

  而且以他的猜测,为了创汇,开出的价格,可能低到让人发指的地步。

  既然没有问题他也就放心了。

  “好了,我没什么事情了,先走了。”

  看着赵启年准备离开,他便笑道:“等一下!我做了汤圆,本来准备给你送去的,你都来了我就不过去了。”

  说完,回到厨房盛了满满一饭盒的汤圆递给了赵启年。

  赵启年接过饭盒,骑着车便离开了。

  ------题外话------

  66年天津地方物价志里,干木耳,进价6元,售价8.2元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