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巨岛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十八章巨岛

第(2/3)页

塑造了欧洲霸主的地位。

  只有英格兰的查理二世与法兰西的路易十四心有不甘而已。

  荷兰在整个欧洲的形势一片大好。

  也正是如此,东印度公司才会寻机北上,趁着风头与大明进行谈判,从而稳定对东印度香料群岛的统治。

  要知道,整个南洋的华人数量达到了百万之巨,遍及暹罗、缅甸、爪哇岛,马六甲海峡等地,可谓是影响颇大。

  再加上有大明这样一个庞大大物撑腰,一旦结合在一起,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是极大的压力。

  同时大明帝国强盛的扩张欲,也让东印度公司不安。

  婆罗洲对于爪哇岛和东印度群岛来说近在咫尺,不能再让这个帝国继续下去了。

  欣赏完吕宋的风景,吉尔伯特继续北上,抵达了台湾府。

  相较于偏西班牙化的吕宋,台湾府则是中西结合的典范。

  各种各样的建筑数不胜数,哥特式的教堂让人耳目一新。

  西班牙人,荷兰人,日本人(信仰天主教被迫驱逐的),葡萄牙人等,形成了一个个聚居区,大杂居小聚居。

  但对于台湾府衙、县衙的服从,是他们有限自主的原则。

  吉尔伯特在台湾府落脚后,就没有继续往北。

  盖因为这样的外交访问,本来就是要通知大明的,在没有征得其同意之间,他很难进入北京城。

  不过,在大员县,他却游览地津津有味。

  狭窄的道路仅仅能够并肩通过数个人,这是因为街道两旁摆放着大量的小摊位。

  一个个黑发碧眼,或者黄发的欧洲人,正要用着明人的语言吆喝着,四处张望,寻求客户的青睐。

  有的是西方的马甲,有的是短衫,还有的穿着明人的短褂,显得特别奇怪。

  吉尔伯特踏着石板,感受着地面的坚实,以及那没有粪便的干净,他觉得自己的高跟鞋白穿了。

  叮叮作响的脚步,让不少的摊贩们投目过来:

  又是一个新人!

  吉尔伯特四处张望,各色的货物让他目不暇接。

  有零食,如酥糕,冰糖葫芦,酸梅汤,龟苓膏,龙须糖,麦芽糖,糖饼,豌豆黄,糖酥,蜜饯等等。

  他看得入神,吃得也是津津有味。

  片刻后他才感叹道:“不愧是东方糖都,果然是糖制品有很多!”

  虽然西印度群岛也在不断的产出糖,但东印度公司进口的白砂糖,以及冰糖等特色糖,让其占据了欧洲一半的市场。

  每年的进口总额超过了五百万荷兰盾。

  换算成银圆,那就是两百万块。

  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。

  其产生的利润,几乎是东印度公司的一半。

  而其中,七成都产自台湾府。

  自然而然,台湾府就得了糖都之名。

  如今在街道上闲逛,果然不出所料,各种的糖制品数不胜数,甜味包围了他。

  随手买了一杯冰刨,吃惊于夏日的凉爽,但吉尔伯特却平静了许多。

  高耸入云的哥特教堂让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,踏入其中。

  不出所料,这里是新教的范围。

  信徒们坐在椅子上,牧师正带着大家一起朗读圣经。

  而如果是在天主教,神父们只会空白白牙的宣教。

  神父是天主教,而牧师才是新教。

  坐在教堂的信徒中,一半是欧洲人,一半则是特色的亚洲人。

  所有人都很有素质,一句句地跟读着。

  但吉尔伯特很尴尬,因为这tmd讲的是汉话,根本就不是拉丁语,亦或者法语,荷兰语。

  如此的令人难受。

  他几乎是狼狈的离开了教堂:“上帝,这群人难道都听得懂?”

  因为台湾府奉行自由政策,故而他可以随着浏览闲逛,对于台湾府愈发的了解了。

  这个西班牙的殖民地,在纳入大明的统治不过十余年,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八十万,拥有了六县之地。

  每年赶赴而来的船只数以百计,几乎一半都来自于东印度群岛。

  路上,他碰到了几个穿着长袍的欧洲人,相貌有点像西班牙人,朝着一处宅院而去。

  宽阔的门庭大开,酒席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