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盈余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十七章盈余

第(2/3)页

,是全国一千七百八十个县,三百四十二府,七品以上官员数量达到了一万八千余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地方一万四千人,中央四千余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吞噬掉了近两千万块银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加上地方上负担的吏员俸禄,最少是三千万,毕竟吏员是官的数倍。

        京营加边军,合计三十五万,考虑到边疆那脆弱的财政,一般只会负担两三成,总支出在两千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地方上六十万巡防营,朝廷负担一半,也就是一千两百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之所以低,那是因为巡防营的俸禄只有京营和边军的一半,毕竟是内陆的治安战,危险系数低。

        水师三万余人,岁支出却达到了三百万,每年换装的舰艇,火炮是最大的支出。

        军费合计支出达到了三千五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光是军队和官吏,吞掉了财政五千五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三自然是勋贵、蒙地贵族,以及对于宗室,内廷供给等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内务府富的流油,皇帝可以不要,朝廷不可以不给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廷按照定制,每年给银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勋贵、蒙古贵族,宗室三者年出两百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合计不过三百万块银圆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,自然是那些朝廷的大型项目。

        疏通沟渠,赈济灾民,兴修官道,维护堤坝,支援藩国,以及其他的杂项支出,合计年支两千万出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碰上战事,还会再加。

        常规的话,四大类加一起,八千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净盈余达到两千五百万块。

        累年的盈余加一起,直接达到了一亿块银圆。
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这些年北伐满清,消耗掉了一些,规模还得多上几千万。

        须知,光是抚恤,朝廷就支出了两三百万,还有大量的土地,奖赏兑换,隐形的支出千万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如此庞大的盈余,对于封建王朝来说,足以面对任何的风险了,满朝文武也能过上安心的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百官的俸禄也并非直接发放银圆,而是天下钱庄的银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不仅有效的缓解了钱荒困境,还让钱庄大肆盈利,必要时也可支持朝廷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如此,朱谊汐才愿意扩建水师,兴建那些庞然大物一般的巨舰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对于皇帝而言,财部收的钱,最后只能到户部的仓库中存着,而内帑的钱,才是他自己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当初的明智之举,放弃了金花银,选择海关成了皇帝的体己钱。

        截止到了绍武二十二年底,仅仅是海关衙门,就带来了两千万块,内务府其他的杂入则是一千两百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合计三千两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廷常例支出在五百万左右,支持藩国常例两百万,节赏百万,祭祀、万年陵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侍卫司的大内侍卫都是靠内廷拨款,皇帝最信任的人,厚禄以待,故而只有五千人,但岁支百万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均摊到两百块,是京营的七八倍。

        省点花,两三年就能买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廷一年总支出达到了千万块。

        仔细想想,因为皇帝一年就支出千万,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,实在是太奢侈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英国女王看得都得流泪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支出不多,故而内务府的累年盈余超过了八千万,泰半放在天下钱庄里,进行钱生钱呢!

        二月初八,皇后诞辰,司礼监传下皇帝口谕,内廷上下赐一个月俸禄,另赐布鞋一双。

        仅内廷的三千宦官、两千宫女,会计监就支出了十万银圆,内帑的豪横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众所周知,大内侍卫们代替了以往大汉将军和御马监的作用,所以一向是皇帝心疼宝的侍卫们,则支出了二十万块。

        傍晚时分,新一批的侍卫们来接替轮岗,贾代善与好友巴雅尔一起下岗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半个时辰就换轮换,间隙休息,但长达三个时辰的巡逻,二人已经精疲力尽。

        挎着刀,贾代善忍不住抱怨道:“这天气,下了点小雨,冷风就直接往衣缝里钻,穿多了就热,穿少了就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娘的,真是古怪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比草原好多了!”巴雅尔则用着略显别扭的粗声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草原上放羊,风吹日晒,可没有屋檐下躲雨遮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知足吧,我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