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绍武三十年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九章绍武三十年

第(2/3)页



  相较于其他四人,他身材最魁梧,不像是文臣反倒是像武将,留着上唇的短须,显示其母去父在。

  居于末席的,则是着名的疤脸进士王夫之,他神情严肃。

  阎应元、刘湘客,于成龙都是北人,王夫之、郑森都是南人。

  不得不说,其中尽显皇帝的心思。

  朱谋在当了几年的首辅后,虽然年龄上依旧显得年轻,但他却识趣地在去年辞任,回家养老了。

  内阁的样子,也显露出如今朝廷和地方上的形势。

  崇祯、天启年间的前朝老臣,多半退出了官场,主力变成了绍武年间的进士们。

  对于绍武皇帝来说,这群绍武年间的进士,他尽显威望。

  甚至不需要通过内阁,就能直接把控官场局势。

  “陛下,去年冬草原白灾盛行,今春怕是要饿死不少的牛羊,朝廷得预备一些粮草才是……”

  阎应元拱手,额头上皱起一个川字,显然是心头极不舒服。

  “预备多少?”

  朱谊汐随口道。

  “福国三万石,梁国四万石。”

  “那就去安排吧!对了,漠北地区怕是也不安生,是不是也要赈济?”

  “陛下圣明,北海倒是储存了不少的粮草,应当是够了!”阎应元拱手道。

  朱谊汐点点头。

  征服草原,真的是个亏本买卖。

  在中原,丰年和灾年是少数,平年是寻常,但在草原上,隔三差五地就有白灾,隔三四年就得赈济一回。

  不救还没办法,不然人家就得造反了。

  当然了,比起兵灾,这点粮食又算不了什么。

  所以朝中众臣们虽然心中不悦,但却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。

  幸亏是藩国属于自己人,这要是羁縻之地,那早就不理睬了。

  报告完坏消息,阎应元则立马说起了好事:

  “陛下,经过多年的迁徙,东北三地迁入了四十万众,开垦荒地两百万亩,建造村落两千余,新设八县。”

  “吉林粮食已经自给自足,黑龙江也初见成效了。”

  朱谊汐闻言,微微颔首,露出了笑容:“这才对嘛,得持续有序的进行迁徙,让东北三地的尽可能地开拓,使之成为真正的粮仓。”

  不可否认,这种半强制的移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种伤害,但政治上是容许这种伤害的。

  如果不这样,除非内地百姓饿得当裤裆了,不然是绝不会愿意闯关东的。

  经过多年的治理,辽东的发展是最迅速的,人口突破到了三百六十万,耕地面积在大明三十余省中也是中等水平。

  假以时日,如果还是如此这般政策,十年内突破至五百万也是等闲,剩下的就不需要再迁徙了。

  想到人口,朱谊汐就是眉头一皱。

  短短数年时间,人口迅猛地增至两亿四千万。

  四年时间增长一千万。

  那百年岂不是增加两亿五千万?

  而且这还是估算,基数更大,增长的也会更快。

  或许只要九十年,八十年。

  总是在十九世纪之前,大明的总人口一定会突破至五亿的。

  比历史上提前了一百年。

  “藩国带走了多少人?”

  阎应元眉头一蹙,略微思量就得到了一个大概数字:

  “二十余藩国,一年合计五十万左右,多是广东,福建,山东等沿海省。”

  “才五十万?”朱谊汐略感失望,但细细思量,这又不少了。

  移民毕竟是要成本的。

  “让他们尽量去内地招人,河南,陕西,四川,江西,不尽是人吗?”

  “是,微臣明白了!”阎应元为之一怔。

  “吉林人口多少了?”

  忽然,皇帝又将话题转到了东北。

  “禀陛下,约莫有八十万,十八县。”

  “设将军府二十余年,科尔沁将军府已经安生了,铁轨也通到了吉林,可以化省了,老是军治也不像话!”

  几位辅臣心头一震,立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。

  吉林一直是吉林将军统管,在以往一二十万人的时候还可以,但人口一多,就不合时宜了。

  武夫手底下不能管太多人,哪怕是勋贵也不行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