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章习惯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五十章习惯

第(2/3)页

还有省报,是巡抚管理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,杭州通判则露出了笑容:

        “公报太大了,多以公文居多,故而新近几年就流行起了省报和府报,述说着百姓身边之事,倒是颇受欢迎!”

        杭州府报,自然得介绍府君的政绩了,文教是怎么也脱不开的一件事,仅次于赋税。

        朱辅煷来回翻阅了一遍,基本是公文、修河铺路的政事,哪里发灾,出现了什么案子等,以及文人趣事,名人事迹等。

        相较于公文,倒是有趣了些许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去年我杭州府,就中了三十名举人,占了总数的三成,实乃浙江文风鼎盛之地!”

        通判炫耀着。

        朱辅煷则默然。

        藩国的进士,相当于大明的举人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朱辅煷却不得不叹息。

        怕是倾秦国上下来杭州,怕也是考不过这群秀才们。

        逛了一圈后,世子歇息了一夜,翌日,直接启程北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待他抵达北京时,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,耗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孙儿叩见皇祖父!”

        十二岁的世子恭恭敬敬地给皇帝磕头,不敢有丝毫的逾矩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茁壮成长的孙子,朱谊汐一时间颇为感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他的长孙,承欢膝下两三年时间,如今依稀能看到其幼时的眉目,转眼时间就过去,怎能不让人感伤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想起了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腰累了,腿脚也不利索了昔日一夜放纵多人打麻将活动,也是偶尔尝尝,没有以往的爽利和渴望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十二了,不服老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起来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朱谊汐眨了下眼睛,从回忆中苏醒,看着少年模样的孙儿,笑得和蔼可亲:

        “吾儿去了九年,今日一朝归来,倒是让祖父欢喜很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坐,坐近些!”

        祖孙之间的情谊,莫名的浓厚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门冬子则看得分明,这是久别重逢之后的惊喜,也是因为皇孙的稀缺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殿下这些年极其努力,但这生下的两子却夭折了一人,还有一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,太子都快三十了,膝下却仅有四子两女,可谓是子嗣稀薄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京拢共不过五六位孙辈,怎能不亲近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者说,这位长孙幼时可是皇帝亲眼见着长大的,有这层关系在,可谓是久别重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秦王府还空着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偏院是秦藩使住着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刚好让皇孙住进去,有个照应!”朱谊汐叙了叙祖孙情,果然就平静了许多:

        “去挑几个年长、识分寸的宫女,宦官伺候着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!”门冬眼神一转,立马知晓皇帝的意思,忙应下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孙十二岁,少年慕艾,可不能让少女去伺候,免得亏空了身子,只能让一个老姑姑们去服侍照看。

        带着这位皇孙出了宫,门冬指使一一个宦官道:“你去挑几个年长、脾气好的宫女,再找三四个宦官去秦王府伺候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吩咐完,他亲自带着秦王世子出了宫,安置在了王府。

        具体自然不需要他安排,秦藩使早就准备妥当,不敢怠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爷,您就将就住几天!”

        目送这位皇帝近人离去,朱辅煷突然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跟前,已经跪了一地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等叩见世子邸下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平身!”朱辅煷不慌不忙地虚抬起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待入住王府,他觉得这与河内的东宫并无太大差别,更显得宽阔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邸下,前院是臣等冒昧之地,后院则是您的居所,一应的仆从已经安排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去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朱辅煷只觉得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休息了两日,他就一大早起床,赶赴东暖阁学堂。

        宦官领路,拐了一圈抵达。

        东暖阁实际上是乾清宫的偏殿,分割成了数个房间,不同学龄的皇子皇孙们入学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年长的,乃是十六岁的皇二十二子徐王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学的皇子规模达到了十二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孙中,朱辅煷见到了太子嫡长子,大明未来的接班人:朱辅炚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样的辈分,稀有的名字,使得其身份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哥!”朱辅炚倒是热情地行礼,带动了几个小弟们同样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朱辅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