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利处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十六章利处

第(2/3)页

  临淄府位于这座大岛的西南面,临海平原,港湾,开发多年,已经是最为繁华的地带。

        得其利,齐王也就满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虽然贪,但却不傻,发展与享受是可以并进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让利太多,如今收回了些,已经足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到齐王满足,顾源松了口气,继续道:“殿下,如今我齐国与那西夷交往过密,其人竟然想要传教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可。”齐王闻言,冷笑道:“如今诸民稍安,该是儒道大昌之时,何来西教逞威风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据我所知,陛下所言语的东方教区,可没说在我齐国传教?就算是传教,那也是耶稣会,我国主教也是由我任命,荷兰人算什么东西?”

        齐国新建,与秦国一样,民间许多人的心思是不平静的,所以大量的寺庙兴建起来,寄托其人的思乡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连道教,也来了不少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多亏了皇帝的藩国礼包,儒、道、释,三家齐备,道馆、寺庙、学堂,迅速地安抚了民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在大明遍及天下的祠堂,也只有一些官员们才会去弄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,为了尽快的建立统治秩序,从思想到行为上,完全按照朱子理学模式来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是教化上最有效的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所谓的秦学,那是建立在理学之上的,而齐国却是连理学都没有,所以落后的朱子理学,反而一开始就在齐国扎根,很深。

        某种意义上来说,到了极端水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般情况下,反对西夷传教的想法自然是普遍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像是如今的朝鲜、日本两国,即使知晓耶稣会的妥协政策,但对其依旧抗拒。

        朝鲜只允许耶稣会在通商的永宗岛传教,日本则只允许在长崎城内传教,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,臣以为可在垌岛、东台二县传教,毕竟那里是和平教势力极大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源轻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西海府乃是灭了苏禄国所建,但其却早在两三百年前就接受了和平教的洗礼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此时的和平教很是随和,而且妥协性强,但到底不如儒家那么好拿捏,即使齐王被尊称为苏丹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对于西海府,齐国上下不断地使劲,力求其被同化,但时间太短,见效甚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是说,让两教冲突?”

        齐王眯着眼睛:“或者,借着荷兰人的力量?”

        荷属东印度就在旁边不远,其传教的话,必然是进行较力,借其力量对抗和平教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他们两败俱伤,藩廷插手就合适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倒是个好主意。”齐王点头:“不过,咱们要将那《古兰经》、《圣经》给弄成汉字版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苏禄国信仰的和平教,用的自然就是阿拉伯文字,虽然只是掌握在阿訇手里,但也是个隐患。

        重新编写,不仅可以灌输汉字,更是可以篡改一些不利的方面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普通的底层百姓,有几个认识字的?

        君臣二人达成了共识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秦国,河内。

        时值雨季,天空中乌云不定,一天功夫能下三四场雨,街道上人们戴着斗笠,只有那些略微有钱的,则持着雨伞,

        “您请,五十枚,铁钱!”

        牛车停在面前的悦来客栈前,幌子被湿透耷拉着,不过巨大的招牌却很是显眼。

        韩林刚掀开车帘,就看到车夫结巴地说着这几个字,非常绕口,有一股别扭味。

        显然,他是个秦国本土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太贵了,四十枚行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行的。”车夫摇摇头,脸上很是坚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罢了。”韩林从怀中掏出八枚铜钱,放置其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后者欢天喜地的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摇摇头,拎着行礼入了客栈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秦国,施行的是银—铜—铁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即,一枚铜钱兑五枚铁钱,一银圆底一千铜钱,五千铁钱。

        真没办法,谁让秦国缺铜、银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只能锻造铁钱来活跃经济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铁钱廉价,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,更喜欢铜钱,所以实际是一铜兑八铁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群秦国人聪明,一眼就能认出外人,付出铁钱也就罢了,一旦出铜钱,必然按照明面上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