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权力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十九章权力

第(2/3)页

:“南北之差距,不可计量,任重道远,需要多多努力才是,事在人为嘛!”

  “大明之南北,皆是国土,咱们定然要一视同仁的,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

  “卿为北方人,但也要关注南方。”

  “臣惭愧。”阎应元低头道,

  乡党毋庸置疑,贯穿整个中国历史。

  两汉时期关西、关东之争,东汉羌乱,那群士大夫们可以眼睛都不眨说出舍弃西凉的政策,无外乎其家族都在关东罢了。

  到了宋朝,就是南北之争,开国四十年,没有一个南方人当宰相,宋真宗欲用王钦若为相,宰相王旦竟公开称:“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,虽古称立贤无方,然须贤士乃可。臣为宰相,不敢沮抑人,此亦公议也。”

  到了南宋,则鄙夷北人,名之归正人,如辛弃疾,就是归正人,一生不被重用。

  以至于到了元朝,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都成了两个阶级,差点就变更为两个民族。

  明末,楚党,齐党等不胜枚举,而东林党狭隘的来说,就是江南党,南直隶。

  这种偏见可深入灵魂,从小就深受影响。

  如朝廷上,明面上上下一心,所有人都支持皇帝的决策,北伐北海,直捣黄龙。

  但实际上,支持北伐北海的,北方官很多,因为他们都害怕边患,知晓痛苦。

  大部分南方的官员们则以劳民伤财,大而无用为借口,暗戳戳地反对。

  “北方的肥料,朕也在寻找。”

  朱谊汐轻声道,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容:“如今,也也找到一个绿草,名之为毛苕子,也叫野豌豆。”

  “在夏收后,八九月栽种,来年开春到了花期,就能割草堆肥,到时候种植小麦,产量必然大增?”

  “当然,这玩意种子不多,还未到普及的时候。”

  朱谊汐觉得,这野豌豆,紫云英,都属于豆科的,这类植物都具有肥田的效果,不当肥料可惜了。

  日后还可以多多研究,找一些适合西北和东北的豆类植物。

  “陛下圣明。”阎应元高兴不已,也顾不得君前势仪,雀跃起来。

  朱谊汐也被其感染,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:“毛笤子和紫云英两类,有助于农事,谷贱伤农,内阁要做准备,让各省注意常平仓。”

  “尤其是南方。”

  “臣明白。”阎应元收敛笑容,点头称是。

 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,这话是他一个群辅能做的?一般不是首辅应下吗?

  带着这位阁老逛了一群,朱谊汐心情不错。

  那么多年来,无论是平定战乱,或者解决贪官,亦或者修建官道,减免赋税,都不足以让他心潮澎拜。

  但,粮食产量大增,是肉眼可见的惠民之举。

  大明公报上说明仔细,内务府全国售卖培育良久的种子,利国利民之举。

  “这般一搞,粮价起码也要掉几分钱,指不定能多养活几千万人呢!”

  “四亿,应该不是极限了。”

  整理好心情,朱谊汐换上了宽松的长袍,他斜躺着,瞥了一眼同样平稳下来的阎应元。

  良久,皇帝才开口道:“听说内阁如今不安生?”

  “陛下,此为误传,内阁上下一心,齐战夏收,前两天还为受灾的甘肃庆州府赈灾。”

  阎应元立马道:“内阁井井有条……”

  说到最后,他也无言了。

  看着皇帝嘴边那若有若无的笑,这时他才恍然,皇帝的掌控欲那么强,对于内阁的动静自然了如指掌,怎么可能会不清楚?

  面对阎应元的沉默,朱谊汐倒是不以为意,反而轻声说了起来:

  “这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,一目了然。”

  “朱谋迫切地想要坐稳首辅的位置,冯显宗则心有不甘,两方暗地里也斗了起来,到底还是知晓分寸,没有胡搞。”

  阎应元继续沉默。

  “你呢,是朱谋举荐而入阁,朕看你平日里也是敢于做事,故而就同意了,如今听说你跟朱谋心生间隙……”

  说到了这里,皇帝突然站起:“如此,内阁岂不是一斗三?”

  “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