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公平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七章公平

第(2/3)页

,钱谷师爷是必须的。

  奏对内阁,下回州县,往来公文复杂,解读起草,应酬往来的公文繁杂,书启师爷必然是要的,他可没闲工夫起草华丽的词文应付。

  然后就是挂号师爷,其负责登记、汇总、分发出入内衙的各道公文,以及准备登记、摘录文件要点的簿册。

  由于川渝总督不负责刑名,所以刑名师爷就免了,但由于负责两省军事,管辖两省军队,所以戎幕师爷,这种参谋人才也是必须的。

  除此以外,他身边的仆从、幕友的俸禄发放,私人用度,也得有专人来管,其就是账房师爷。

  钱谷师爷对公,账房师爷对私。

  另外,应对来访宾客,还会有知客师爷。

  由于需要面对康国,卫藏国,以及川渝的蛮夷,所以他又有一个掌夷师爷。

  钱谷、书启、戎幕、挂号、账房,知客,掌夷,七大师爷,必不可少,他们是整个总督府的重要支柱。

  这也是边疆大吏能够替朝廷控制地方的关键。

  专事有人专人应付。

  像是巡抚,他们身上还挂着赈灾的头衔,故而还得加一个济民师爷,管理河堤的河工师爷……

  可以说,在官僚体系下,师爷已然是官员的重要辅佐,地方胥吏想要瞒过主官,为所欲为,则很是艰难。

  因为这些师爷们的专业水平,有的还比胥吏强一些。

  所以在师爷大兴的清朝时,地方官占据主动,甚至同流合污吃大头。

  “多少?”

  去年十月底出京,从河北一路巡查,紧走慢走,快过年的时候抵达四川成都,可谓是艰难。

  朱存渠想起蜀道难的诗句,心生感慨。

  “四川两百万户,民近八百万,重庆八十万户,民三百万。”

  “绍武二十年,四川两税只有三百万块,而商税(盐、铁、铜,酒)却有四百万块,仅仅是井盐,就有百万……”

  两税三百万,三七分,上缴朝廷二十百一十万,商税五五分,那就是两百万。

  拢共上缴朝廷四百一十万。

  心中打着算盘,朱存渠笑道:“听说陛下在湖广时,就用川盐济湖,如今川盐行销湖广,也多得如此。”

  “重庆多少人?”

  重庆省由四川省的重庆府、夔州府、顺庆府为核心,添加湖北省的施州府,再加上酉阳宣抚司改成的酉阳府,五府之地,三十来县。

  “三百万。”

  “如果重庆没有划出去,那就是一千一百万人咯?”

  朱存渠感慨万千。

  “重庆五府,两税约五十万,商税两百万。”

  钱谷师爷继续说道。

  重庆地少人多,三峡所在,繁荣倒是可以预料的。

  朱存渠则心中敲起了算盘。

  按照规矩,商税五成上缴,三成留县,两成在省,为留贮,负责赈灾,修堤、教化,表赏等事宜。

  如此,四川留贮为八十万块,而重庆为四十万块。

  更别提了,两省县仓还有一些库存。

  毕竟一县的财政,官吏两三百号人,吃的是户部发的粮饷,只有白役和县巡防营等,才吃县衙饭。

  更别提县巡防营一半的饷钱由朝廷支付了。

  这也是绍武朝与前明的不同。

  前明是把地方俸禄扣完后,再上缴朝廷的,属于净得利,而绍武朝不需要扣税,统交统发,控制力更强。

  按照预估,各县留下的县仓,应该有不少的银钱。

  “一百二十万块,足以支持一场战争了。”

  朱存渠嘀咕着。

  在临行前,他的父皇就明言,就任川渝总督的三年内,必须解决康国和卫藏国。

  到时候他这个川渝总督,将会变成西南总督,负责川、康、藏三地。

  他不奇怪皇帝为何要攻灭康、藏,盖因为这位皇帝从不掩饰对土地的贪婪。

  对于康、藏二地,他也曾问过是否分封,但这位皇帝却道:“长江黄河尽出此地,焉能让藩国掌之?”

  扭过头,他问起了一旁的戎幕师爷:“两省的军队如何?”

  “不堪大用。”

  戎幕师爷苦笑道:“巡防营只是抓贼罢了,剿灭一些小毛贼,根本就无法作战。”

  “四川巡防营三万左右,重庆约万人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