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出海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十一章出海

第(2/3)页

任职时要求不高,但想爬上队正,那就必须会汉话,这是要求和门槛。

  三年来的操训,军官们汉话都说的不错。

  “将军,可是要北伐?”

  “没错——”尤平蛮点点头道:“黎氏伪王窃居北地,郑氏窃权,大王天命所眷,又承皇帝之令,故而将要北伐至升龙,完成安南一统。”

  此话一出,众将顿时兴高采烈起来。嵨

  虽然距离旱季结束只有两个多月了,但不要紧,他们都是本地人,雨季也能行军。

  况且,安南并不大,顶多走十来天就能抵达升龙,打仗一个月就够了。

  “即日起,取消所有休假,再发放一月饷钱下去。”

  “军需官,你去大营领取物资,各队去领。”

  一步步地安排,有条不紊。

  京营自不必提,士气正旺。

  作为主力部分,京营获得了勋爵中的一半爵位,队正都是男爵,子爵,可谓是大丰收。嵨

  这群人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:战后作为禁卫军,保护秦王安危。

  实际上,当他们被选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。

  四月初,三万秦军渡过了灵河,突破了郑军的营寨和渡口,正式北伐,吸引其注意力。

  同时,五千京营,以及五千秦军,在南海水师的护送下,暗地里向着红河三角洲进发,准备来一场突袭。

  顺化城却对秦王万分拥戴。

  赐姓令,减租减息令,均田令等颁布,让秦王的威望不断蹿升,甚至出现了只知秦王,不知安南之事。

  人心所向,众志成城。嵨

  升龙的郑氏集团自然不甘示弱,常年的军事备战,如隋唐一般的府兵制,让其短时间内汇聚了数万大军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兵马也在持续的增多。

  而在宣光地区,武氏集团也不甘示弱,想要两军交战时蹭点便宜。

  在高平,莫氏自然想要恢复自己的江山社稷,可谓是摩拳擦掌,心动不已。

  秦国一出兵,整个安南都乱了。

  ……

  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吕宋来说,安南的战争,影响着实不小。嵨

  吕宋总督走向城头,入目即是繁华的吕宋城。

  经过多年的发展,吕宋城不断地向外扩张,周长达三十里,容纳百姓十余万,可谓是极其繁荣。

  船帆如云一般的落在港口,一眼望去竟然见不到边,眼下如蚂蚁一般的工人、水手,忙碌个不停,都为吃食而拼命。

  金堡微微摇头:“安南那边的粮食一直是咱们这的大头,如今战事起来了,得找好下家。”

  “是。”布政使点头附和道:“齐国那里对粮食的需求也很大,是要寻摸了个地方进粮食了。”

  “我觉得台湾府应该能有些粮食。”

  吕宋和台湾府虽然相距不远,但定位却差别很大。嵨

  台湾府由于有嘉德平原,故而土地平坦,肥沃,不仅可以种植甘蔗,而且还有大量富裕的地种粮食。

  而吕宋则不同,由于处于南洋位置,荷兰、西班牙对于烟草、拉麻、香料、咖啡,甘蔗等经济作物大量渴求,故而吕宋优先发展经济。

  大量的经济作物种植,让吕宋的进出口关税不断增加,总督府也越来越有钱。

  同时,稻谷就产量不足了。

  为了养活人,西班牙人不得不从新大陆引来了番薯、玉米等产量大的农作物。

  然后就外溢到了大明。

  当然,吕宋这样的群岛地区,山比平原多,水田没有旱地多,稻谷产量不足就很正常了。嵨

  土著人可以吃香蕉活下去,迁移的汉人们可不能,没有大米根本就待不下去。

  “就多从台湾府采买些吧!”

  金堡点点头:“等安南被拿下,秦国一统,到时候粮食就不缺了。”

  “对了,采买的粮食优先供给齐国。”

  布政使点头应下。

  两人站在墙头,继续远眺着。

  不一会儿,港口处产生了一阵喧闹,一队差役在港口不断地驱赶船只,从而空出了个巨大的停泊口。嵨

  被赶的人怨声载道,但没把法,差役就是如此,得罪不起。

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