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今天的海水是甜的_大明世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十一章今天的海水是甜的

第(2/3)页



  “哼,那是皇帝老儿的一厢情愿。”韩五眉毛一挑,对着那边横行的盐丁道:“有这群官老爷在,咱们走了,谁为他们熬盐?”

  缴纳盐税后,盐户一般会留下一部分,他们用盐来换取钱财粮食等,而盐官们则强行买卖盐户们藏起来的盐余,转卖大赚。

  同时,他们还要隐瞒私藏的盐户,赚取更多的利润。

  “唉,这大明和大清,谁都一样,咱们灶户都是苦命人,生生世世都是如此。”

  韩五叹道,继续干活。

  而在沙滩上,像他们这样麻木的盐户成百上千,他们忍受着暴晒,饥饿,剥削,就只是想活着。

  瘦骨嶙峋,面色枯黄,双目模糊,他们比普通的农户更可怜,上升的通道完全被堵塞。

  盐户们得不到自由也是必然的,从唐宋时开始,盐户世袭禁锢就已经形成,及至清末,其源头就是朝廷为了控制食盐的生产。

  之所以没有采取晒盐法,熬煎为主流,一则是沿海地区天气变幻莫测,每天来领盐的盐商不计其数,容不得半点拖延。

  另外,官僚们的萧规曹随,制造盐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朝廷也根本没有余力支出。

  最后,自然是灶户们的不满,晒盐法和盐田的存在,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如此一来只会煮盐的灶户们的岂不是衣食难安?

  及至中午,忽然盐课大使带着一群人来到,这让灶户们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。

  只见这个肥头大耳的盐课大使,对着一个男人,满脸的阿谀奉承之色,虽说不至于卑躬屈膝,但也不远矣。

  而一旁另一个男人,则远被忽略,仿佛无名小卒一般,尴尬的跟在后面。

  而能够让其如此的,也唯有两淮都盐运使魏康,魏盐运,从三品衔。

  尴尬之人,自然是通州知府,一个五品官。

  “吕四场是本府最大的盐场,所辖灶户六百三十,盐丁一千九百余,灶三百座,月产淮盐万石……”

  盐课大使认真地汇报道。

  “加上老弱女眷,怕是有三千之数。”

  一旁的通州知府嘀咕道:“几乎赶上一镇了。”

 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qianqian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